
**9.25写作作业:《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之《1. 你把微信当作什么?》:**
1.总结书中知识要点:
2.我对知识点的思考:
3.书中精彩的例子,可以用在其他什么地方:
4.书中用了排比、递进、转折吗?
5.哪些知识点可以运用到自己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
**时汝佳的作业:**
微信发展的十年,也是我工作的十年。还记得高中同学一天之内组成微信群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很兴奋,觉得好神奇,不过也就到这里了。
每出现一个新事物,总有骗子,我因为讨厌骗子而远离新事物,又因为当时的心情记忆很深,一直把新事物当成骗子成群的地方,以致于别人加微信,我都考虑再三。
同样的,比特币出现的时候,我也是没看懂。
这就像遇到了一块石头,怎么看也像石头,最后却是一块和氏璧。
和氏璧出现,还认为只是一块石头那就是人傻了。
就像改革开放来了,如果是小贩思维,那就只能改善生活,而有的人则改变了命运。
笑来只是一位老师吗?
你要是那么看,恭喜你,又错了很多机会,微信一直在演化,笑来未来是什么,谁知道呢
**剑宁作业:**
这是一个讲what的章节,微信是什么?
标题是:你把微信当作什么?主要写的是你感知的微信。
怎么传递这个感知呢?
首先给出结论,绝大多数人,一直以来,把微信看作是【熟人之间的即时通讯工具】,而且加上了,理解没错进行情感上的强调。
接下来,通过微信发展的路线,穿插“米聊”“QQ”“短信”,“啊妹惊”加深通讯工具这个感知。
接着,2015年微信月活5亿,开始转折,开始打破读者原来的感知。
再接着,提到摇红包,递进,传递微信的支付场景,进一步打破通讯工具的感知。
再进一步,递进,微信月活用户超过12亿,还有微信的朋友圈、公众号等功能,引出微信完整的商业场景。
收获:写what的时候,可以从已知到未知,先写读者熟悉的认知,再慢慢转折,递进展开读者未知的认知,最后给出一个另读者惊讶的结论。
**张飞作业:**
文章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你把微信当成了什么?你应该把他当成什么?
微信的2011年初开始上市的,近十年的使用,已经产生了惯性,最初他是我们【熟人间的即时通讯工具】,但是很早的时候他就变了,13年他让我们绑定银行卡的时候,已经在开始拓展业务了,阅读这段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朱元璋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话说朱元璋以前是一个要饭的,小名重八,小时候自然受过很多欺辱,但是他们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中间省略1万字,最后他当上了皇帝,然而有一个儿时的伙伴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见到朱总的时候,还在说他们过去的一些糗事,那么他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我其实就属于那个后知后觉的,我从事销售工作,接触的人相对多一些,对一些新鲜事物也知道的比较早,但是没有放在心上,由于惯性思维,对于微商以及直播电商都没有一个客观的认知,自己的朋友圈和公众号也都没有用心去经营,说实话那时候也不知道如何经营,或者经营他干嘛?最近两个月开始持续的去做这些事情了,要用好我们的资源。
**小萍作业:**
#知识点#
1.2011年微信第一版本发布,到了2020年,微信的月活用户已经超过12亿。——微信吞噬了整个世界。
2.在微信上,与交易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完成,并且【无缝连接】。广告发布、产品宣发、售前咨询、支付、售后服务......闭环。
3.微信干脆是个完整的互联网——整个互联网几乎全都要帮到微信上了。
4.2011年,微信第一版本发布,没怎么费劲就直接灭掉其他同类产品;后来有了朋友圈;后来有了微信公共账号、服务号、订阅号;后来有了小程序,再后来有了微信视频号(现在有了微信小商店);2013年,微信支付出现,到2015年绑定了总计两亿张银行卡,月活用户突破5亿;2020年,微信月活用户超过12亿。
#思考#
1.我把微信当做什么?
拿起手机第一时间就是看微信;每天起床第一件事还是看微信;只要一个小时不看微信就觉得不自在。与其说我离不开手机,不如说我离不开微信。微信在我的生活中已然有着无可替代地位。那我用微信做了什么?看有没有新消息,各种群里有什么新动静,朋友圈都发了些什么,有什么好看的公众号。仅此而已!注意力就这样无情地被收割而不自知,多么可怕的事实。这是加入定投践行群以前自己的真状态。
3.我应该怎么和微信共处?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被动的接受,在微信生态里做一个过客、观众。从此刻开始,应该、必须作出改变!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输出,做一个在微信里提供价值、提供服务的商人,好好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将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微信小商店用起来。
微信每一项重要功能的推出都伴随这一次新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不应该继续视而不见,而要去顺应趋势,让自己伴随着微信的成长而成长。也许一开始看不见什么回报,但只要相信积累的力量,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不断耕耘,那么复利曲线里的拐点就一定会出现。
**戈志君作业:**
在我以前的认知中,只是把微信当作一个通讯和浏览文章的工具。虽然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喜欢看朋友圈,但随着各种微商越来越多,我很少再看朋友圈了,从而我发朋友圈的频率也越来越少。尽管我是做销售的,但因为我很少看,所以会认为别人也很少看。但真实的微信是什么,我从来也没有研究过。
笑来老师在这一章节中将微信的本质告诉了我们:微信是个完整的互联网。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你的手机里任何APP都不装,只装一个微信,完全可以做所有互联网上可以做的事情。买东西、查路线、联系朋友、查找办事指南、公共交通、生活缴费、旅游出行。。。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只要你的手机有电、卡里有钱,一切都能搞定。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就是这样,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其实也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不会动脑子去想,要么感觉这事儿习以为常,要么感觉和自己没啥关系。非得等到明白人儿一语道破天机的时候,才拍下脑门儿:我怎么没想到呢?
我在这一章看到的排比和递进:
“你当然能用它向熟人发消息,不仅可以用文字,还可以包括图片、音频或视频,甚至发送很长的文章,你也可以把文章发表在微信公共账号或者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之后给对方发送一个链接;你能用它群发消息---发到某个或者多个群里,或者只是静静地发布在朋友圈,人家爱看不看;你还能用它给很多陌生人发消息,比如用之前就有的微信公共账号或者现在刚有的微信视频号。。。(排比)
更为重要的是,在微信上,与交易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完成,并且‘无缝衔接’。广告发布、产品宣发、售前咨询、支付、售后服务。。。闭环。” (递进)
**Celine作业:**
这一章的起点是“微信是一个成熟的通讯工具”,终点是“微信是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如果没读文章之前,有人告诉你微信不只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互联网。你会是什么反应呢?我想我大概会用一种非常个人的、非常不准确的后验方法简单品一品,然后点点头表示赞同,接着直接抛之脑后,与没听过相差无几。
但是读完文章后的任何人,相信都不会再想当然的理解“微信是一个完整的互联网”这句话。李笑来老师带我们从起点到终点,让我们这些不能独立思考的傻瓜也有机会真正到达终点。
令我毛骨悚然的是,意识到这世界上像李笑来老师这样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带领我们从起点到终点的人实在不多。而如果不能独自走过这一条路,就像一个永远学不会走路的孩子,始终都长不大啊。
于是我赶紧又看了几遍,看看笑来老师是如何一路把我们领到这儿的。
他从微信的起点讲起,把微信爆发的几个节点都详细生动得描绘了出来。读完文章,微信从初创到如今的过程就像一只小鸡从破壳到羽翼渐丰的过程就像一副画儿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当我们「亲眼」看到它如何成长,以及如今的面貌,就能够深刻理解“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到底代表了什么。它不是一只可以看完就忘的卡通小鸡,它是一只实实在在、货真价实的,精神抖擞的雄鸡。
文章中使用的数字也给描述这只雄鸡增加了更细致的笔绘。并且,笑来老师不是简单得给出数据,他也做出了对比,让我们这些根本不理解数据意义的人,也能感受到那个数字带来的巨大意义。
这一套操作做下来,就像魔术一样。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读过文章,就不可能再把微信当做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我们能学习的,不仅是这种出神入化的文字能力,还有其思维方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另一个起点的时候,如何能发现终点?如何能自己从起点走到终点?如何能把起点到终点变成习惯?这些是我希望自己能在未来6到12个月学会,然后用一辈子、甚至几辈子,去不断精进的事。
**陈小熊作业:**
学到的点:
1.微信一直以来仅仅是一个「熟人之间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
思考:忘了是什么时候,微信逐渐代替了qq,成为工作、朋友、生活最重要的工具,不过都是被动的使用,没有主动使用,单位很多信息和工作安排都往里面放,有点排斥微信。
17年才开始主动使用微信,后来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有了微信。特别是卖菜的老奶奶都用微信支付,吓我一跳,网上传,乞丐都用微信扫一扫。
有一天我跟舅母吃饭,她是一个小学老师,说自己卖珍珠一个月可以赚三万,村里的人,没有初中毕业,就每个月可以赚十万,我舅母才做三个月,于是我也开始在上面卖珍珠和玉石,后来零零散散有几单,但成交量不行。
我后来才知道自己朋友圈人数少,且微信朋友没有什么消费水平,而不像我舅母,认识的人多,且都是高净值人群,如有一次他去旅游遇到一个广州大妈,加了一个微信,后来知道我舅母懂珍珠,卖珍珠,每个月跟她买,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几万元先给钱,然后等我舅母加工完成,再发货。
舅母说了很多这种陌生人先打几万元,再给货的经历,满脸的兴奋和幸福,我吃惊不已,羡慕不已。我15年在微信买了一个优酷会员,用了一下就没有了,后来找他,居然把我拉黑了。
后来我从市区回来县城,就没有跟舅母一起做。但开始在微信上卖家里海鸭蛋,卖岳母家 的水果,招生学作文、书法的学生等。把微信当做了一个赚钱的工具。
2.微信干脆是完整的互联网。
思考:最终看到“互联网吞噬整个世界”,是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看到这句话。于是笑来就提出了gafata美股投资组合,很多人跟着定投都赚翻了(老王班长就是用10万,三年赚了100万,最近还给很多高净值的人进行资产配置指导,一年会员费699元)。这是一个客观观察。
今年开始听到笑来提到微信互联网,居然把互联网吞噬了,想一想也真是!
手机耗电最多,耗时间最多的就微信,他几乎涵盖了我方方面面的内容。
可以理财、交水电费、工作、跟家人视频交流、孩子的班主任接龙(最讨厌,一天几条,所以我自己做班主任,从来不搞什么接龙,家长群我都不进去)、小孩子作业布置... ...
我平时搜索东西,除了百度,还会用微信搜索,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搜索工具。一句话,真的被吞噬了!!如此看来不重视微信真的不太合适!
**青云作业:**
1、微信已不再是个单纯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干脆是个完整的换联网。
2、思考:
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抛弃了QQ,使用起了微信,自从看过《财富自由之路》注意力后基本就不看朋友圈了,在这之前,可能包括现在我还在讨厌微商,我讨厌朋友圈里都在不停的广告,不停的卖东西,我也不喜欢微商,我不喜欢加陌生人,我想要干净的朋友圈。然而改变是因为......不记得了,总之加了群,观念就开始了更新,然后基于视频号,疯狂加了一波好友,但看朋友圈依然非常的耗时耗力,我其实对自己曾经时刻看消息,看朋友圈,变成不看朋友圈感觉良好,因为有时间可以放在更有趣的事上。如果这样,加好友有啥意义呢?
微信是什么已然模糊的知道,但是从想过,就好像疫情时,很早就知道疫情没那么简单,防疫物资会涨,但只想到自己买点,从来未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囤货赚钱。就好像当时知道房子要涨价,也就知道自己买1套,从未想过多买点赚钱,这大概就是经济意识吧,就比如现在知道微信可以有朋友圈,可以有视频号,可以有微商,可以对接各种平台,可以支付,可以收款,生活、工作、社交、理财、经营......仔细想来自己是知道的,微信似乎是无所不能对接,微信是个系统,微信是个平台,微信似乎可以进行任何关联,然后却从未认真想过,也就此时,因为作业边打字边想。这就是意识,这就验证了知道也不一定能够。
**阿坦作业:**
因常常看到微商做出很Low的行为,从而放弃在微信经商,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经济世界,钱跟我们普通人息息相关,赚钱是普通人的刚需,因为生活有成本。
微信吞噬了互联网,所有中国人都是微信用户,另外,微信形成了完整的商业生态闭环,无论是找货、找客、介绍产品、卖货、支付、售后,都可以在微信上完成。做买卖目前怕是再也找不到比微信更好的地方了。
世上总有很多我们想要的东西,有些是生活必须的东西,想要获得这些东西,就用自己当前已有的东西去换,这可能是最为安全、可靠、确定的实现方式。
在微信上,做好一个商人,做一个好商人,改变自己,也给世界带去一些改变,这不挺好吗?相对的,如果瞧不起微商,不去做,不去卖,可能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慢慢从磕磕绊绊到开始收获财富,自己则继续挣不到钱。
**陈伟平作业:**
微信是什么?在没有看《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之前,我是把微信当通信,付款,收款工具。
当我看过这本书后,原来微信是一个生态,一个微缩的经济生态,买卖,成交,方案等等都能在微信上实现,这些认知真是给我很震撼。
1、微信何时从熟人世界链接陌生人世界?
当初以为微信就是那被动的交流工具,什么朋友信息,看朋友圈,甚至现在我的客户经常使用微信电话和我联系,这样的动作,微信就像人体的某一器官,会下意识的用到它,成为中国人不能缺少的APP,因为大好用了,比如信息交换,成交买卖,学习卖课……这样是一完整的生态。
还有最近微信还推出了微信视频号,视频号算法更是了不得,简直是空间的转换,是通过朋友点赞再传播朋友观看,直接链接陌生人,形成网状,形成生态闭环。
2、微信社群推广商品,赚取佣金。
这一二年,有好些人组织自己的社群,做起了社交推荐商品,分亨链接码赚起佣金,这些类似EXinOne的"水龙头"复制商品链接,放进"水龙头"APP即可赚到佣金,而在这方面,我认为践行群的晓镜同学做的最好,据我了解,现在晓镜同学每月收入七八千元,而令她赚到钱就是组织社群推广商品,分亨商品链接,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微信赚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围观一下哈)
写在后面的话:大家要重视微信
***
李笑来是在改变世界,你我皆可成为李笑来!
诚邀您和我们一起慢慢变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