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悲伤的时候是被关心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也是被关心的时候。——我自己
《读者》2020.20期。
笑来老师在最后一节写作课时(昨天)里讲过一句话:没有自强,没有自爱,就没有人爱你;身边有很多人爱你的话,你就会有冲锋陷阵的勇气。虽然这句话前半句和后半句有因果关系,但是今天,我想重点讨论一下后半句。今天我做作业的这篇文章,我与作者有相似的心路历程,只是我没有进入精神病院,到目前为止,一半以上全靠“自慰”——自我安慰。很多人都说,只有心里放下了才是真正的放下,但是有些事情,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摆脱过去,只能暂时忘记过去,因为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真实在人生中经历过的,无法磨灭。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言论:人只要到达了一定的岁数,就会明白那个岁数应该明白的东西。我来以我的观点解释一下这句话:应该明白≠能明白,有些东西,需要经历,需要引导。那些白手起家的,最后能成功的,也不过寥寥一些人,还有很多想像他们一样白手起家的人还没开始就“死”在了半路上。不同人的思维也是如此。幸存者偏差确实祸害了不少的父母和孩子们。直到现在,我自己依然不认为我是一个成熟的人。我会做一些很幼稚的事,看起来不是这个年龄应该做得出来的事。在我有心结的时候,我会自己和自己“打架”,是思维的碰撞,不是物理的。有时候,理智处于下风,我就会身处于《百年孤独》之中,认为自己一文不值,我身边的一切,门,窗,火车,房子,人,甚至我自己,都是假的,我每天都在思考着,自己和自己作斗争。然而现在,斗争依然没有结束,我的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