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写作定投者梅丽玲,今天是2021年6月23日,是我定投日更写作的第30天。
> 可能的读者:定投策略使用者
> 有价值的内容:怎么选择投资标的过程及思考
> 本文2198字,预计阅读时间3-4分钟。
**【What】**
1. 几乎所有人都有定投的资格和能力。
2. 参与定投社区一定是最优策略。
**【Why】**
1. 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在拼死拼活地定投,标的是房产。这说明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有定投的能力。
2. 普通人定投房产的收益、资产流动性差;定投交易市场的标的收益好、流动性100%, 但定投过程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定投社群解决。
**【How】**
1. 先驳论“普通人没有资格和能力投资/定投”,使用了“绝大多数家庭在定投房产”的有力论据。
2. 比较投资增长最快的北京房产和茅台股票收益的差别,定投股票收益完胜房产。
3. 从定投的四要素“标的、长期、定期、额度"以及社会化因素(比如丈母娘)阐释大部分人投资房产的原因。同时提出社会共识中对于定投交易市场的标的误解问题,包括风险,愚昧和误解(炒股、投机导致跳楼)。
4.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定投社区的必要性,定投社群可以有共识,消除孤独感,乃至从众心理使你变得更优秀。
**【我的思考感悟及践行计划】**
1. 黄金时期增长最快的北京房产,18年增长了20倍,很惊人是不是?但实际上,折算下来实实在在只有7.5倍,然而这样的黄金是时期已经是可遇不可求了。然而,定投茅台股票18年的收益折算后还有实实在在的40倍。**那如果定投增长趋势更快的区块链,如果能够像定投房产一样,投十几年,那收益必然超乎想象。既然是已经明确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很少人做呢**? 大概就像定投房产和茅台的驱动因素的差别,买房有很多社会化因素,比如结婚刚需,比如孩子读书要学位房,比如社会共识就是有钱了先买房,甚至要借钱凑首付买房……在这个社会化环境中被挟裹着向前,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思考过我到底有多需要一套房,只是觉得这是标配,就自然而然地纳入了自己的计划中。更不必说,买房之前考虑自己的现金怎么配置更划算,是去买房还是买股票,没有这个算账的意识。
2. **炒股能够赚到比买房更高的收益,也是认知变现的一种。不管他的认知是通过读书,还是高人指点,还是参加付费学习社群**。同样的,在区块链市场赚到钱的人,也是认知高于、早于绝大多数人的。
3. **既然定投股票、区块链更容易赚钱,为什么真正赚到钱的人又那么少,甚至更多人是亏钱乃至跳楼**。大概是因为交易市场的投资标的流动性太好的原因,让投资者可以随时“追高杀跌”,不停被割韭菜,亏光了,其中价格波动是一个很强的驱动因素。而房产则刚好相反,因为流动性太差被被动定投,买了就不容易卖出,而且每个月强制定投。所以说最终投股票亏钱、投房产增值(至少保本)的因素,不在于投资标的,而在于投资策略。投资股票或者区块链的最优策略,是定投。如果不能严格遵守投资纪律,最优策略是参加定投社群。不然,被市场价格和情绪驱动,交给投资市场的学费更贵。
4. 笑来老师的书,可以当作一本讲道理的书来读,也可以当作销售文案来读。比如这章,他的思路就是**挖掘客户需求,再用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具体来说,是指出定投收益、资产流动性差的问题,接着论述定投股票收益好,但是普通人存在很多误解,以及定投实践的问题,提供定投社区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5. **但从客观上来讲,定投房产的因素论述实际上还不够全面**。比如说,房子还是有住宿功能,如果没有定投房产,在北上深这样的城市,每个月还有支付上千乃至上万的房租。如果是学区房,还解决了教育需求。如果没有上学名额,要去上私立学校,每年几万乃至十几二十万的学费赞助费,这个成本也应该要算进去的。另外,房子给全家人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给孩子提供快乐、安定的成长环境这些情感价值也是无法估算的。
7. **作者写作手法解析**:
* **先立反面论点,再驳论**。比如”普通人没有定投能力/资格“,比如社会共识中对投资股票的风险(亏钱、跳楼)的误解。都是提出很普遍的,大部分读者熟悉的、有切身感受的观点或者现象去讲述,非常深入人心。
* 作者大部分篇幅都在逻辑论证、都在讲道理,但也有数据和社会生活案例的论证,比如丈母娘作为买房的驱动因素,比如买房过程中的生成的定投计划(长期、金额、间隔),比如炒股亏钱跳楼的社会现象,这都**要求写作者在平时生活中,要观察生活细节、社会现象、大众心理/社会共识,要有洞察,要有积累**。
* **数据更有说服力,但是要客观,不能有漏洞**。比如,定投北京房产18年的20倍收益,因为折算了利息,未还清的贷款,实际收益只有7.5倍。茅台股票是没有利息和贷款的问题的,但也客观地指出并非一次性投入,多笔投入的平均价格和平均定投时长折算下来,收益也从180倍变成大概40倍。这样即使有读者像找茬,想反驳也是比较认可这组数据的客观性的。但是**这段对比的描述中是隐晦地使用了一些情绪驱动的手法**,比如说买房的同学的描述是“全国价格上涨最强的北京房产”+房价起飞之前入场时机最好的黄金时段”,而投资茅台股票的同学的描述是“只能免费使用市场上最聪明的人的免费建议的笨蛋”。一个小小的trick,能够带动读者,而且不易被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