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第四章,我感觉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我在第二、三章的阅读后提出的“市场情绪”、“大众共识”、“共识情绪”等等词语,作者在这一章用“市场心理”“公认智慧”进行了阐述,并且作者在本章也映证了我的想法:
> 最重要的学科不是会计学或者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第十二章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在某些投资标的存在着一些不足,或者大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对这些标的产生错判的时候,有可能捡到真正的便宜。
> 这是一种很好的石蕊指示剂——用以发现交易。(保罗·约翰逊)
#### 为什么成功的投资不在于“买好的”,而在于“买得好”?
我觉得核心在于关注价格比仅关注价值多了一个维度。好坏总是相对的,价格高于价值太多大概率是坏的,价格低于价值很多大概率是好的。
> 无论如何,价值终会发挥作用。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单纯的只关心价值而不看价格的买入行为最终会因为价值回归而造成损失,除非投资标的价值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挤掉泡沫有两种方式:一是价格回归现有的价值,二是未来的价值追上现在的价格。那么,从风险防御的角度来说,这种策略是不如捡便宜好的,捡到便宜后只要静静等待价格回归价值就可以。
#### 如何找到便宜货?
我想以这句话为切入点:
> 投资者应该警惕衰退的风险,它会令低价股转化为价值陷阱。——克里斯托弗·戴维斯
当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发现投资标的的价格远低于其价值了,我们仍然要谨慎,要分析价值是不是会在未来消退,我是在捡便宜还是在捡炸弹?我想这也是“捡便宜”这件事最难的地方。一旦投资标的的价值在未来消退,所有的坚定持有也好、信念也罢,终将化为虚有。这也是人们坚守信念最难的地方:
> 拥有对内在价值的坚定看法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坚定信念:它支持你坚守下去,直到市场认可你的意见并正确定价资产。
这件事的难度在于:
> 市场延续非理性状态的时间比你撑住没破产的时间要长。——凯恩斯
其他的,我把“捡便宜”归结成两句话:找有缺陷的标的,找群体会犯的错误。
#### 这两章中我印象最深的话
> 既然从强制卖家手中买进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那么成为强制卖家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事。
这句话一是让我联想到了“要做有资格站在资本背后的人”,二是提升了我对于“原则”和”风险“的感知:一旦某件事上升为自己的原则,那么这个原则肯定会让我屏蔽一些事,所以至少在投资领域,不能随便制定原则,若是制订了原则,必须严格执行。我们所认为的某些”常理“不是原则,我要启动独立思考看看这些常理能不能被证明。而最大的”风险“在于自己的信念是否够坚定,坚定得足以看见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