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纲:什么是慢功、为什么要慢、怎么做才能让慢功出细活
一、什么是慢功呢?
写这篇文字之前,专门查了一下“慢“这个词的释义,结果没发现一个正面的意思,基本都是贬义的用法,但实际上,语言只是人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表达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人为的或者约定俗成的将表达分成不同的类别,本质而言,慢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只是看使用者怎么去使用它了!而所谓慢功,就是用慢的手段练就出好的功夫,这应该就是慢功的解释。
二、那为什么要慢呢
在当下这个一切以“快”为主的时代里,提到“慢”可能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只是“显得”不合时宜,而实际上是合时宜的,合时宜的原则是,在这个场合或者在做这个事情上面,以慢的速度和慢的方法恰恰是有用的,也是实用的,也是正确的!那怎么理解这个“慢”呢,因为,只有慢才能想的更深、做的更细,做的更好,如同煲汤、熬药,大火容易将食材的成分破坏掉,而慢火则能够有效的将食材或药材中的有效成为提取出来,让这些有效成为在合适的时间里发生合适的反应,在各种合适的条件具备的情况之下,产生综合的好的效果,从而达到好的,合适的、正确的效果,所以就要用慢的方法。
三、怎么做才能让慢功出细活

导图2.0版
不同的事情,采用的慢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周围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到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我将学到的课程理念、内容、架构用导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发给了一些朋友,有一些朋友表示认同,但是我对这个认同进行了区分,一是认同的是什么,是导图,是做导图的思路,还是笑来老师的课,还是这个呈现,因为当一个导图呈现在别人面前时,很多初次接触导图的人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可能就不认真看里面的内容了,当由表及里的去阅读这个导图,真正明白导图想表达的意思时,那种感觉是我想要的,或者好、或者不好,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哪里?当时因为要给一个朋友说清楚,我用了10分钟时间做完了,当时自觉并不是很满意,但时间紧迫就发出去了!而且也因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一般自己写的东西,写完之后,就不愿意再反复的校正和调整了,在2018年之前,这个习惯培养出来了,后来这个好的习惯被迫放弃了,现在,是一个重拾起来的时候了!说了点题外话。过了一段时间,感觉应当对这个导图再进行修改和打磨一下,所以就做了2.0版,当然无论从培养习惯的角度,还是真正达到了自己希望的那种效果,总之,对于做文字工作,反复修改,反复打磨是一个出细活的必要条件。

导图1.0版
那到底怎么出细活呢,套用笑来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做得久、想的深、干得猛是成为行业领域内顶级专家的正确方法。所以,所谓的慢功出细活,就是要想深一点,再深一点,做久一点,再久一点,就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