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水平比你低的人怎么样了?
生活中,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的人。这个人水平一般,甚至不如你,但是他却获得了一个大家都难以企及的成果。你会怎么想呢?
一种想法是,对方果然有非凡之处,以前自己对他的认识不够全面,以后要多学学他的优点,看看人家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是孔子主张的“见贤思齐”。
另一种想法,对方成果的获得,运气的成分占大部分。按能力自己还是高于对方,假如自己也有这样的运气,也会获得这样的成果。所以一时的成绩,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会是哪种心理呢?
以我的生活经历来看,那些被偶然的运气眷顾的人,往往会一再幸运,最后从偶然幸运变成了真实力,从别人眼中的“菜鸟”变成了“专家”。而怀有第二种想法的人,却与这个自己不怎么看得上的人,在能力上拉开了距离。
这里有个先发优势的逻辑。具有先发优势的人,往往会因为这个好的开端,鼓舞了信心,一路努力,真正的名副其实。而因为好的起点,外部条件也会以更好的状态给予支持。这也叫正反馈。一旦启动正反馈,就像滚雪球,全世界都来帮你。内外结合,成功就顺理成章。
如何理解这个因为运气而积累的先发优势呢?
怀有第二种想法的人,对运气有所误解。认为成绩的取得可以抛开运气。运气其实也是实力的一种。是因为努力的积累能够接得住运气的垂青。机会不够往往也是实力准备得不足。人是在各种因素纵横交织的生活网络中真实而具体地生活,每个人都居于具体而不同的时空,运气就像空气一样存在生活的空间。完全剥离开运气,去谈单纯的成功逻辑,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以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而闻名的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写过一本书《成功与运气——好运和精英社会的神话》。在这本书里,弗兰克说,如果你认为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就全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了理性、正确的选择,不对。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而且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这并不是否认天赋和努力,而是给运气以真实的位置。这能够让我们成功了不骄傲,因为除了你的努力,你比那个同样努力的人多了点运气;失败了不气馁,你只是这次不凑巧,运气不够。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是成功的素质,也是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的基本素养。
怀有第二种想法的人没有实现赶超,也源于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因为骄傲和不服气,错失了虚心学习先进的机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作为普通人,还有什么可骄傲的?骄傲会自满,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能够虚心承认别人的优秀,自己的不足,那我们离进步就近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就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