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不清楚,拉上松哥一起讨论,无非三种方案,说不清楚的时候甚至拿出纸笔仔细核算。
第一种,维持现状。等齐宝上幼儿园,我找工作,到时候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利用工资结余投资理财。办居住证办积分,按部就班。
第二种,卖公寓买住宅。不说市区了,外环外的房价对我们来说都太高,勉强能够着的总价低的房子也只能是老破小,住起来还不如现在的公寓。我们近期在临港泥城,那边现在房价相对较低,差不多的价格可以买到两室甚至三室。临港现在搞开发,泥城作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定位,也比较适宜定居。唯一的缺点就是松哥如何回市区上班的话,每天的通勤距离太远。
第三种,卖公寓租房住。卖房的钱可以好好配置一下,拿一部分出来投资。这个方案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会带给我们很大的不安全感,但是对我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
松哥个性温和,也更传统更保守,他觉得第二种方案比较合适。我并非墨守成规的人,未知的生活让我充满想象,加上近半年开始学习投资,认识到钱除了买房子,也有其他的投资可能性,只是我们是否愿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是否有勇气去尝试去实践,所以我更倾向于第三种方案。
我有一个朋友,当年跟我们的情况差不多,但是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他们没有买郊区的新房,也没有买公寓,而是在孩子出生前,凑够首付买了市区一套一室户的住宅。孩子妈妈产假休完就去上班了,孩子是外婆奶奶轮流带的,中间也一度经历老人想回家,希望把孩子带回老家带的情况,现在孩子在小区附近的公立幼儿园上班。
我常会对比我们和朋友两种选择,他们选择了一步到位,我们选择了量力而行。他们暂时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事,两个人努力工作挣钱还钱还贷款。我在家全职带娃陪他成长,但要考虑几年后读书的问题。孰优孰劣,无从比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管怎么样,我们决定行动起来。先找中介了解公寓出售的行情(今天甚至去看了一个楼盘),再去了解一下临港的二手房,或许年前就能定下来到底要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