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儿子回家,没有像往常一样喊妈妈,我从客厅探出头看向他,只见他进门背着书包直冲像爸爸房间,他手机在爸爸房间,一脸的不高兴并嘀咕着:今天气死了,非先点一杯奶茶喝.1班训练都有披萨和奶茶喝.
原来是羡慕别班活动后,有好吃好喝的.班级篮球赛、足球赛,国旗下的表演,音乐大赛,今天又有朗诵大赛.从排练到正式比赛,有20次多,只有过两次买点小零食,还不是人手一份,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孩子们喜欢披萨和奶茶.
我多次义工,现场听到过好几次孩子们大声羡慕对手班的吃的,还说过为啥别班都有,我们没有.
昨天终于在邻班节目彩排后有披萨和奶茶后,爆发,孩子们很不开心了.
我跟儿子商量要不我来赞助,儿子想了想说不用.这样的对话发生过几次,也是排练或比赛的时候跟他提前商量,都说不用,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担心我多花钱?这次有点不一样,气都带回家.我再沟通,披萨和饮料,全班人手一份花不了多少钱.表演后奖励是值得的.
儿子在我三次的交流下,默认.吃点喝点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开心快乐,我是很愿意做的.也希望以后的表演中,给孩子们适当的奖励.排练的时候可以看情况需不需要奖励,正式表演后最好能奖励鼓励.
也很幸运,去班级做义工积极,前段时间被家委看上邀请加入家委团队,为班级为娃服务.
昨天我在家委群问:朗诵比赛是什么时间点?
居然没有家委知道.班级活动,上台表演,需要化妆和义工,居然不知道时间.
直接问班主任,说下午4点.我又在群里反馈信息.并问班级有多少孩子.47个.
然后说孩子们羡慕别班有披萨和奶茶,我在做义工的时候,孩子们在操场比赛大声问别班有吃的,为啥我们班没有.我明天定饮料和披萨送去,奖励孩子们.
另外一个家长也在群里回应和响应,说孩子也在家说了.她点奶茶.让孩子们来一个反转.
我本意就是想满足孩子们小小的心愿.在小学的时候班级活动,买吃的,名额全靠抢.
可能其他家委有其他想法,说班费出.因为这个事是我说起,所以我说这次就我来,以后班级活动多,下次班费出.
这样大家说说客气话就过了,也算问题解决.皆大欢喜.
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应该不一样,说出来的结果是班费出.
我没有立马回复每一个说班费出的人,昨晚已经10点多,这个时间要陪老二睡觉.也是想等所有班委意见后统一回复.
这个回复要顾全大局,顾全每个人的想法.
我思路情绪,3点.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责备和比较的意思,纯属之前的小习惯和让孩子们开心.
回复信息:以后班级活动多,买的次数也多,次数买多,可能有家长会有意见.有时班费出,有时家长出,各种方式可接受,给想请孩子们的家长机会.就像义工家长,能抽出时间的家长来参,给希望为班级服务的家长机会.
在小学的时候,班级活动,有买吃的,一次不能买多,名额全靠抢,有点小习惯.并举例班上某某同学是小学同学,她妈妈上次活动主动买.
跟班主任说了,这次朗诵比赛活动,给孩子们吃的喝的,家委说班费出.但真的不用(这个没说),谢谢各位美妈们为我省钱的好意,心意已领~,孩子们开心就好.(解决以为我在老师面前表现).
非常惊讶于我事情的回复说明方式,逻辑清晰,要点分明,观点明确.无可反驳.
这是我写作后的真实有用的改变,之前写信息或回复,特别是争论的时候,总觉得观点片面,逻辑有漏洞,表达不到位,意思传递不清晰.很容易让人误解或抓到漏洞反击.时常懊恼.
甚至有时明明一片好心,却被看作不怀好意.现在我终于能清晰的表达,并支持自己做法的同时让别人能理解.
原本我是一心只想学习、健身、学吉他,除了家里人打交道和找上门的人打交道,不做多的社交.进了家委,并在班级工作中,我希望我自己主动的多承担些,主动的带动班级氛围,让孩子们尽可能的多开心,家长们多交流关系和谐,老师与学生和家长友好,我希望我可以多出一些力.
通过这次后,我相信我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