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健身计划已经执行一周,发现了几个严重问题,需及时作出调整。
_注:可在[《统筹规划我的健身计划》](https://zuopin.xin/posts/4e944996a2fec740fa53de24919eac5cab1879b666e50f6835db2b6788a87fef)中查看这个计划的内容,并了解我为什么需要它。_
**第一条是心理问题,它不符合人性,未能顺应我的性格以发挥更大作用。**
我每天给自己安排了四大项运动内容,无法完成时会心生不爽。偶尔不爽还能情绪调频,几次积累下来容易会感到沮丧,长期下去甚至可能丧失行动力。我清楚自己的特点,这也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共性。我适合要求自己最少必要行动,如有精力就多做一些,超额完成会开心,也更自信。
怎么办?减量吧。
**第二条是精力问题,每天运动次数多,时耗大。**
这周实证了晨间锻炼非常适合我:6点起床后做早饭吃,送完女儿上校车后即可运动:充分活动身体,让我的头脑也非常活跃和清晰。
但晨间只适合放健身环/跑步。另三项,即每日重复的骨盆前倾、圆肩、凯格尔等练习,这一周我常常无法抽出固定时间,也无法在多个碎片时间开展。
我本以为晚上时段让孩子和我一起运动,可以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一起运动,也算是付出一份时间,得到双份收益。但这种运动形式仅限健身环大冒险,且仅能吸引到妹妹,且会打扰哥哥写作业。——更何况,我已经尝到早上专注运动的好处并形成规律,不想再把健身环大冒险挪到晚上。
晚上我试着完成另三项,结果是我运动得不爽,娃也不爽,当妈的最终自己歉疚。这就是我在[《你能把事情及时做完吗》](https://zuopin.xin/posts/a1c0e9afa2c6aa5cde51bc9ed76a00ded8a0c64bf8cf86ac08118749613f7296)所记述的情况。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想要鸡飞狗跳?那就别把每日必做的运动固定到晚上进行。
可在白天,也挺难开展的,时间就那么多,哪儿再挤出来呢?我想到自己在[《改变生活惯性并不轻松》](https://zuopin.xin/posts/07becd3d52bebb47feba10dbfcab8ba84059b94c4b063ec751fa6fb40f4488a7)提到的,刚定计划时会有一个精力聚焦的福利期。在福利期都无法保证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更别提长期可持续了。
怎么办?当然要减量。
**第三条是专业问题,肌肉和关节休息不足。**
我的健身计划按周循环,每天的运动量都不算小。这导致肌肉/关节,尤其是弱势的肌肉/关节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比如说,健身环大冒险我是按每周循环,一三五七分别完成上肢、腰腹、臀腿、瑜伽的分类动作。这本来是一个很棒的想法。以前我从不区分身体区域来练,总是选用自己擅长的、打怪效果好的、无需坐地或躺地的动作。以至于腰腹动作中,我只常用两三个动作,还有七八个动作从来不用。在第一周的腰腹日,我的全程心率均值131,最高168,比慢跑心率还要高;做动作时,肌肉明显吃力。这是肌肉得到训练的证明,更是它本来就很弱的证据。
健身环日,每次虽然练专项肌群,但总也脱不开用到一些上肢、腰腹、臀腿肌群。——这周练习臀腿时,我的上肢就一起被用到透透的。
周六跑步日,按计划是LSD(长距慢速跑)。以龟速小碎步慢跑到60分钟时,我感受到了大腿根与骨盆衔接处的肌肉异常酸涨,甚至有不太能忍的痛感。我试着观察自己的跑姿,双腿弯折幅度很小,大部分时间在用骨盆带动抬腿,那一刻我想不起来什么才是正确的跑姿,只是尝试用脚掌蹬地,或是摆动腰部和上肢以惯性带动身体,终于让腿根的痛感缓解,本以为万事大吉可以安心跑完2小时,结果到85分钟时腿根和骨盆的肌肉群差点爆发抽搐——在即将抽出的那刻,我怀疑自己要丧失站立或行走能力。我立即停止,等肌群缓解。随后请教了健身营的教练,张首仁和刘洋的说法,证实了我的猜测:参与代偿的肌肉群几乎没有得到休息。
我有圆肩(上交叉综合征)和骨盆前倾(下交叉综合征)的体态问题,下交叉更为严重。其本质是我的核心肌群不够强大,骨盆不够稳定,但在腰腹日、臀腿日、跑步日,它们都在代偿弱势肌肉来发力,越来越疲惫紧张。
周六跑步差点局部肌肉抽搐,唤醒了我的可怕记忆。那是我第一次办健身卡,兴奋地锻炼了数周,某天晚上我又是举铁,又是动感单车,又是跑步,也没补充矿物质,就去冲热水澡,之后直接在健身房全身抽搐到几乎不省人事。——幸好被教练给掐人中、灌葡萄糖水给缓过来了。
你说可笑不?我明明是在践行我所认可的理念:
> 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长期做。
> 值得长期做的事情,就值得慢慢做。
但一不小心,还是用力过猛了吧?人呐,总是高估短期。别以为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总是能做到。但好在还有记录观察、复盘迭代这样的成长工具,对吧?
**于是,修正后的一周健身计划是这样的**:
- 每日碎片时间:防久坐。
- 每周一三五晨起:健身环大冒险 30~60分钟,分别对应上肢、腰腹、臀腿。
- 每周二四六晨起:keep训练 20~40分钟,任选骨盆或圆肩的练习。
- 每周七家庭日:无运动安排。
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有两个巧思。
其一呢,一三五、二四六,从上往下上肢、腰腹、臀腿,这样好记忆。不用看日程提醒我也能记住周几该做什么练习。
其二呢,每日重复事项呢,我本来想要安排一些具体的动作,譬如凯格尔、肩部拉伸或臀桥等,但我突然意识到,动作不是关键,防久坐才是。我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电脑桌前常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偶尔三四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憋到尿急都想着先把手头这件事收尾了再去。手环的久坐提醒,也总是被我自动忽略。久坐无疑是上交叉、下交叉的根源之一。于是只要我做到每小时至少离开电脑桌几分钟,不管是走动、肩颈或骨盆放松,都会避免情况恶化。在不恶化的基础上,去训练弱势肌群,放松代偿肌群,情况才会好转。
新计划依然是漂亮的,合不合适、健不健壮,依然需要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