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何春林Charlie 第 3 篇文章
在上篇《时间陪你慢慢变富》前言部分的读书笔记里,我提到我计划要 “多读书“。其实,多读的前提是先要完整地 “看完” 几本书,先积累一些阅读经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终于搞到了一本好书,下定决心要重新做人,多看书多学习。但是,结果总是没看几页,就开始犯困,或者转而去刷朋友圈短视频。结果,又一次地 “重新做人” 失败。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套用笑来老师的口头禅来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扎心:
> 你读书太少了!
因为读书太少,脑子里可用的有效概念和联系太少,读书就是会非常吃力,尤其在读英文原版书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
这样的结果就是:
> 因为读书少——结果读书更少——结果读书更少少。。。
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有什么办法破局呢?首先,如果不是在手机书看书的话最好把手机放远一点,让意志力少受一些不必要的调逗,因为意志力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除此之外,还应该怎么样呢?
> **朗读**
就是把你在看的书的内容直接放开声音读出来。朗读因为要调动人的多个感官,所以注意力更不那么容易漂移。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你的大脑要主动地把多个器官联合调动起来专注到读书这件事情上,把书里内容通过眼睛、嘴巴、声带、耳朵多维度地把信息表达出来,然后输入给大脑,大脑受到了多重感官刺激,这样大幅地提高 “看书” 的完成率和对新内容理解。朗读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有效,我自己亲自试过经常朗读英文原版书,对于 “看完” 一本书、提高理解效果真的非常显著。
然而,就像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很多其它道理一样,非常有价值而且值得多做。朗读也是一样,虽然简单,但是并不容易。你试试就知道了,连续读个 1 小时就可能开始口干舌燥,甚至头冒金星。这个时候,你要再次调用你稀缺的 “意志力”,结果可想而知:
> 意志力都已经耗得差不多了。
但是,你还是没能把书 “看完”。

怎么办?有没有简单且**容易**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甚至可能更有效!就是:
> **听读**
“听读” 是我自己生造的一个词,就是边听边读,可能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但是,简单搜了一下,中文世界里好像还没有比较明确提出这个概念的文章或出处。英文世界比较容易找到的相关出处,是在Y0utu6e上有一位哥们在FightMediocrity分享了这种方法。\[1\]
“听读” 操作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打开书的文字版的同时,打开它的有声版,眼睛看文字,耳朵听声音。很容易理解,**听读**可以同时调动眼睛、耳朵。还有你可能没有想到的,更重要的是更好地调动:
> **想象力**
其实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输入,**最重要**的是你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你的 “**想象力**” 去感知书的内容!如果只是单纯地看文字的话,因为内容陌生,会因为读得太慢,很难在大脑里形成相对完整的作者描述的概念、图景,关联;如果只是单纯地听声音的话,非常容易造成内容的遗漏而导致你的理解和作者的原义相去甚远。如果**听**和**读**联合起来的话,就可以轻松地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感官同时输入,与之同时大脑可以有充分调用**想象力**。
用2倍速,用不到2小时,只字不差地听读一遍《让时间慢慢陪你变富》毫无压力。
再来说回看似最有效的朗读。作为面对陌生内容的**初学者**,朗读很可能会因为大脑忙于把眼睛看到的文字转换为声音,占据了太多的大脑带宽,而可能不会有太多剩余的带宽来调动想象力。更不要说朗读因为非常考验意志力,朗读作为一种输入方式,对于刚刚想 “重新做人” 的初学者尝试尽量把书 “看完”,也就显得有点儿鸡肋了。
总结一下,对于一直在尝试 “重新做人” 的初学者(当然包括我自己),把书 “看完” 的建议是:
> - **朗读**是非常简单有效的输入方式,对理解帮助可能因人而异(相对于 “**听读**”),而且要持续做并不容易。
>
> - “**听读**” 可以更好地调动你的**想象力**,因为既简单又容易,对新人友好,不妨一试。
>
上面只是对把书 “看完” 的建议,这只是输入的第一步。真的拿到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地输入、处理、和输出的。你看,一本《红楼梦》养活了多少人?
另外,今天文章的篇幅好像差不多了。这里先挖个坑:
> 有声书除了买之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搞到?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改天聊。
参考文献:
\[1\] Read a Book Faster by Listening to the Audiobook at the Same Time https://lifehacker.com/read-a-book-faster-by-listening-to-the-audiobook-at-the-1712438055
关于我:
何春林,江西人,现住美国加州,是个挣扎着做长期主义者的美国上班族,也是两个淘气可爱小男孩的父亲(分别3岁和10个月大)。
2014年取得美国博士学位,是万维钢老师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校友,他在物理系,我在化学系。和笑来老师一样,万同学也是我的硬核榜样。
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新材料研发,行业包括3D打印、牙科、先进芯片封装。发表美国专利 7 项,已授权 6 项。现供职于一家拥有 144 年历史的世界 500 强企业。
价值观:读书、健身、投资、帮朋友、陪家人。
在学习公开写作,请多多指教!
公众号:何需多言
微信:Chunlin\_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