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最靠得住的贵人
有一句话叫:“你的想法正不正确,看看你自己的钱包就行了”。这句话虽然不能绝对意义上说是正确的,但是很大程度上也的确正确地反映了很多现状。
生活中,财富自由人相对来说是少数。
从是否的确做到了财富自由的角度看去,这少部分人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已经用结果证明了;
那么反之,剩下的那部分也想要财富自由,但却没有最终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在于:想法并不正确。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这部分人的的确确也是大多数……
我们既然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那说明我们大概率也是那大部分由于想法不正确,而导致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人。
不过,我们目前之所以在学习这些关于怎么财富自由的路各种知识,其实就是我们已经意识到或者说我们承认了曾经的一些想法是错误的,并且我们愿意跟着想法正确的人学习,渴望某天我们自己也实现财富自由。
上面这一段,我觉得最为关键的地方是:“我们意识到了,或者说承认了自己曾经的想法错误,并且愿意学习改正”。
**认错,是一个正在变强的开始,刚好也是实现财富自由的基本前提。**
而最近这关于《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学习,其实就是在把我们曾经可能误解的概念一个一个重新修正、重新打磨的过程。
今天打磨的概念是:如何才能有贵人相助。
那么,开始:
先来思考两个问题:
1. 如果你需要一个人和你合作完成某事,你更愿意与优秀的人合作,还是平庸的?
2. 如果你现在掌握一定的资源,而面前有一些人需要帮助,你可以帮助其中一个,你是更愿意帮助相对更优秀的那个人,还是平庸的那些人?
(上述的优秀,就是常规理解的各种良好品质的统称,平庸的就是相对不那么优秀的统称。)
毫无疑问,人们都更愿意和优秀的人合作,也毫无疑问,若要帮一个人,让自己帮助更有价值的选择,也是帮助那些更有可能成功的人。
或许有的人会说想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这似乎是无解的问题,
因为,需要帮助,其实谁都非常需要帮助,需要的程度很难衡量和比较,
但是对于帮助后若是要“效益”最大化,理性的选择就是帮助相对最可能把这些帮助转化成更高产出的人。这才是最值得帮助的标准。并且往往这些人会更懂得知恩图报,以及传递这份爱心和善意,会在自己有能力后同样去传播“帮助”。
> 有个"小故事",应该大家都听过,就是关于,某个很有爱心的人去某个贫穷的地方想帮助穷人。
>
>
> 这里的人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于是他去那里无偿施粥,一开始大家都口头以及表情上表示感谢。
>
>
> 就这样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后,大家已经对每天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领粥”这事变得习以为常和理所应当。有一天,一人在粥里吃出了一粒沙子(这沙子当然不是有意为之,这辈子谁没吃饭咬到过沙子),还不小心把牙给磕到了,于是这人还去找这个施舍粥的好心人的麻烦……
>
>
> 故事大概就这样,可以从中思考和映射的社会现象很多,今天想讲的角度是:经过这次经历,这个“好心人”固然被上了一课,或许从此之后他就懂得了:不值得的人不要帮。
>
>
>
> 既然提到上面这个"故事",那么顺便把其中一个概念再讲讲,那就是:贫穷
>
>
> 贫穷这两个字,应该分开理解,它们各有各的含义。
> 贫,表示资源匮乏、贫瘠。这是其实比较正常的现象,这世界天然就是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必然会有一些地方或者一些人一开始时候要贫一些,另一些地方相对不那么贫。
> 而穷,表示穷尽,也就是穷尽玩完了,没有希望了。
>
>
>
> 我们当前的境地或许会处于“贫”的阶段,但这不可怕。资源虽然少了点,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了,并且勇于克服困难,勇于学习成长,那就会有很大的希望脱离贫困。
>
>
> 然而,如果我们没有克服困难、克服惰性、克服欲望、渴望成长的勇气和决心,那才是真正的“穷”人。
>
>
>
> 我们千万不要做一个“穷”人。所谓“穷”人,主要就是思想上的穷。
>
>
> 从这个意义上看去,很多败家富二代,本质上虽然不“贫”但其实是“穷”人。
> 并且,如果他们不意识到,也不做出成长改变的话,也大概率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实实在在地变成“贫穷”的人。
_贫不要紧,只要自己努力成长就还有希望,就能脱贫;_
_穷才可悲,思想的穷就像黑洞,不改变就看不到希望。_
常常反思自己:如果觉得自己好像在很长时间内,到哪儿都有些点背,好运总是砸不到自己,总是怀才不遇,总是没有贵人相助,总是没有高人指点……那么,问题多半是出在自己;那些可能的好运,其实都是被我们自己“赶跑”的。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或许很大意义上就源于:我们自己是不是努力进取的人、是不是渴望成长的人、是不是懂得感恩的人。
于是,到这里,我想请你忘记掉想要“贵人相助”这个曾经“错误”的“需求”。
既然是帮助,那就意味着原本是可帮可不帮。(没有必须要帮的帮助,必须要帮的,那已经不叫帮了,应该叫负责任或者尽义务。)
随时总想“需要别人帮助”,或许是因为,从小我们被父母、家人朋友等“帮惯了”,而无形中养成的错误观念(而小时候,他们之所以帮我们,主要是因为:1.小时候的那些“忙”对他们来说其实几乎都是毫不费力的事,2.他们没有意识到那些帮助竟然会导致今后我们变得懦弱,也就说他们并不知道提供了错误的帮助)。
也正是由于我们抱着这种并不正确的观念,于是不小心发展出了“等、靠、要”的思想。然而,有这种思想的存在,必然会阻碍我们主动成长的初心的觉醒。
因此,我们务必像“忘掉”其他错误概念一样,忘掉“需要贵人相助”的这个错误观念(或者说错误“需求”)。
**我们的贵人永远都只有我们自己。**
为何要这样“不留后路”的定义?
因为,我们必须要看清现实。
现实就是,别人是否愿意帮助我们,一定是源于我们值不值得帮。
这个“值不值得”的定义,大致就是分为这两类:
1. 这个帮助,能使提供帮助的人得到预期的回报。
2. 这个帮助,能使提供帮助的人获得某种满足感或成就感。
于是,如果我们作为被帮助的一方,我们能做的吸引贵人愿意帮助我们的方式就是:获取贵人的信任;让贵人觉得值得帮。
然而,获取“贵人”信任的正确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我们需要先“得道”。
因此,只有我们成为努力进取的人、渴望成长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获得“贵人”的帮助。
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是为了获得“贵人”的帮助,而迎合着“贵人”的喜好去做出提升和改变。毕竟我们也不知道谁会成为我们的贵人,因此我们也没有迎合的对象。
因此我们就应该意识到:我们之所以提升自己,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渴望成长、就是想成为自己的贵人,仅此足够。
只有当这位“贵人”是我们自己,于是这位“贵人”才不会轻易离去,才会一直永远的“帮助”和陪伴我们。
又,关于“成长”,一直以来的内容,其实一直都从各种角度在分析着;今后的内容也都是在围绕着各种成长的原则展开讨论。
只要我们按照这些成长的“原则”,自顾自的成长,即便最终没有遇到贵人,自己也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贵人。
你,就是你的贵人。
OK,今天就到这~
---
我是学生岳奇,希望内容对你有所收获,如果觉得我写得还算用心,不妨点个关注,一起每天进步。
也欢迎添加个人微信交流:15519687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