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雷的第854篇镜像世界**
***
在高中学物理的时候,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需要找一个参照物,相对于这个参照物,某个物体的静止和动和运动就有了判断的依据。其实,物理学的理论跟锚定效应本质上就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判断一件事务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标准有一个判断的依据,我们需要找定一个参照物才能对这件事务做出量化的判断。
而用参照物来判断事物这个行为在很多情况下被我们扭曲了,最显著的误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我们拿一个人做参照物,将我们要做出评价的人与这个参照物的人相对比,而判断出被对比的人的优和劣;然后信誓旦旦的给这个被对比的人按上不可动摇的标签。
其实根据我这样的描述你会看出来其中的问题所在,在日常的时候我们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也没有办法改变,我们要么被别人拿去做参照物,要么就被别人放到参照物的面前去做对比,久而久之我们发现这样的方法很方便,所以我们也不愿意揪出这样的问题,改变这样的问题。
因为最本源的就是当我们以这样的方法去对比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就是说这样的用参照物对比人的过程只是用来证明自己对某一个人的判断,比如我们打心眼里觉得某个人好,那么我们会为他量身定做找来可以证明他好的参照物的人;反之我们如果打心眼里不认为某个人好,我们也可以找来证明这个人不好的另外一个人的参照物。
看出了没有?这样的对比判断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证明我们内心中的主观结论,事实即使不是如此那又如何呢?反正我们找来了自以为强有力的证据来维护自己内心的想法,这对我们来说是有利的,所以是错误的,为什么要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