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一遇
今天在朋友圈刷到一条消息:
应该是有一个写作打卡班,要求群内每人每周输出一篇文章。
而经过四五年以后,打卡人数从77人下降到20几个人。
作者问:
> “
>
> **过去的雄心壮志呢?难道当初的震天口号是白喊的吗?**
**我看完之后,评论了“哈哈”二字。**
这“哈哈”二字,包含了我未说出口的两层意思。
## 筛选机制
**人数递减是必然的,大浪淘沙,剩者为金。这本身就是一个层层筛选的机制。**
但一旦过了一个峰值,你会发现数据趋稳。
即留下来的就真的留下来了。
这个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包括定投人生课堂、小白慢爬营,还有《YC创业笔记》中提到的听课和完课率。
**可以说,凡一切跟长期和坚持有关的,基本都会呈现这个规律。**
拿我们定投人生课堂的人数举例。
定投人生课堂真的就是一块试金石。
每逢Box大跌,必定会失去一些人。跌的时间短,掉队的人少,时间一长,掉队人数增多。
我曾经眼看着群人数从一万三掉到9000多,又掉到8500,以下,最后稳定在8300左右。
到了这个数值以后,人数也在变,但很少,基本是一个两个甚至保持一段时间不动,不像以前,每次看下群人数,是一百两百的掉。
**这说明:留下来的是真的留下来的。**
## 深层解剖
对这个现象,应该怎么解释呢?
如果简单点说,我们可以直接用一个大词:
**“长期主义”这个概念来解释。**
但这个词有点大,不够细化,我们还能不能再拆分?
> “
>
> 长期主义是一个概念,是思想层面。
>
> 而践行长期主义是一种动作,是行为层面。
当我们认可“长期主义”这个概念的时候,是我们的大脑在说:**啊,有道理哎,说的太好太对了!我要做个长期主义!**
**所以,喊口号、表决心是在意识层面的。**
**可真正践行,是行为层面的。**
到了完任务的时候,是要身心齐动去启动:开电脑、写文章这个动作的。
### Round 1
先说:打开电脑这一个小动作,你头脑中难道不会冒出一个声音说:**“老子今天上了一天班好累哦,先让我在沙发上歪一会,打个游戏、刷个短视频稍许放松下,然后再去写?”**
好,一会儿,一会儿,然后没有了…
### Round 2
有些人可能过了这一关,打开了电脑,可是对着空白的文档:**今天写点啥呢?**
不知道。
哎呀,去看看微博有什么素材吧…
然后,出门就再也没回来…
### Round 3
还有人,我写不出我也硬憋,找笔记,可是找着找着找好不容易憋出一篇,**哇,怎么写的这么烂,这都是啥啊?不发了。**
### Round 4
**或者鼓起勇气发出去了,哎,竟然没有人点赞、互夸?**
我这么辛苦这么努力才写出来的啊?
气死老子了,不写了!
哈哈…
看到了没,有太多的关卡了,关关难过,你保证能关关过?
### Round 5
而且,这还只是完整输出一篇文章的经历。
**可是,我们是要每天都如此、每周都如此,次次都要循环重复这么一次。**
你能保证,每次都能通关?
### Round 6
**这还只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即在自己有时间预算、一切如常、没有鸡毛蒜皮可以打乱我们生活节奏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加班、朋友聚餐、家人生病等等意外情况呢?**
人生,从来都是波折丛生、意外情况频出不穷的啊?
所以,能持续四五年,打卡率还维持在20/77=26%,已经是个高天文数字了好吧,太值得高兴了。哈哈,如果是我,我会高兴的合不拢嘴。
因为这20几个人,就是主动和被动筛选出来的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我会更关注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速度扭曲
我说这么多困难,是想说明,中途放弃真的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因为意识流就是快如光电,脑子一想,即刻到达。**
**而现实的行动,就是很慢很难,会遇到各种阻碍。**
**意识与行为之间的速度是不一致的。**
那以谁为准呢?
反正,我知道,怀胎就得十月,春种只能秋收,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死亡。
万物运行的规律不会变,大自然不会因为我的“想要”而为我打造一个桃花源。
**所以,当想的和做的因为不一致产生扭曲的时候,我们只能以“现实”为据,调整我们的“想”。而不能反过来,那是妄想症。**
## ”想“之控制
好,怎么调整想呢?
**想又分“输入”和“输出”。**
> “
>
> 输出:就是思维告诉我:我想要什么或者我想要达到什么,是我的“期望”。
>
> 输入:是现实层面的行为反馈给我们大脑的体验。
这两方面我们其实都可以控制。
**输出方面:降低预期,即调整目标值,把目标调整为完全不需要动用自制力就可以完成的微动作。**
比如:从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改为:发一条30字的朋友圈。
**输入方面:如何解读我们的“行动失败”?**
当没完成任务时,你是告诉自己:
> “
>
> 我真的太烂了,竟然连这点事也做不到?啊,我真的是垃圾!
还是说:
> “
>
> 啊,今天虽然没输出文章,但我还是写了50个字,还不错,下次看能不能写100个字吧。
**正向解读和自我批判,你会用哪个呢?**
反正我读<人性的弱点>,记得的第一句话就是:**指责和批评徒劳无益,于事无补。**
这话,不仅对他人适用,对自己更是。
**你内心小孩不接受批评,只愿意沐浴在爱里。你越批评,她越摆烂。**
所以,不妨给她一个抱抱。
所以,对于自律和长期坚持来说,我认为:前期启动时的口号和决心都是真的,也是认可这件事的意义才参与的。
**所以,对于做到的人,务必珍惜他们,因为他们真的是非常非常优秀的人,顺便看下有没有可以复制的方法论。**
**对于没做到的人,也无需苛责,因为所有的成长都是反人性的。他们目前不是不想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理智脑输给了人类的基因和动物本能,如此而已。**
而且成长,本身就是走两步退一步的事情。
停下也不要紧,哪天休息好了再开始就是了。
把我今天看到的一句话送给你们:
**自由从来不容易,不是一个姿态,一个手势,自由是永恒地克服重力,挣扎向上飞行。**
## ps插播
我最近经历了迟来的叛逆期,突然间进入了死活不想学编程的状态。
编程,从之前的有趣好玩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不管怎么给自己做心理建设都没用,于是我听从内心的声音躺平了一段时间。
这篇文章,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人生很长,何必惊慌。
我是**爱梅**,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