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人生最重要的问题:世界为什么需要你?》。
主要的观点就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在这个世界里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而决定这些的就是你所帮助到的人群。
在我们纠结在自己的小问题上时,其实都在浪费自己的价值和机会。
只有把自身天赋和更大的世界相连,才可以把更多的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想要活出有价值的人生,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的金钱,而在于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有多少价值留存。
所以浅薄的我试图帮大家过得更好,这是我最近的想法。
但是好像我并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到大家的。
那就只能将我放到一个更加有价值的群体里才可以发挥作用。
这个最后说吧,先说说题目。
我为什么希望大家都学习写作。


**01人需要有思想**
经过义务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书的人,必读书目、经典泛读、课外推荐,还有同学们课间传阅的各类小说。
你不可以说没读过书,但是你在走上社会之后,又重读过那些书呢?
在识字率早已到达90%以上的中国,你的文化水平到底时什么样子的,其实你自己也没有概念。
在美国,大学入门就要接受长达一年的人文教育,他们需要阅读大量的经典然后不断输出理解的内容才能通过相关考试。
而在中国由于文理分科和专业不同,这种高强度的人文教育局限在仅有的几个专业上,如中文系、人类学、历史系、哲学系。
我也是最近才发现,我对经典缺乏系统的认知,导致我的认知一直在低水平持续纠缠,而无法发展。
工作久了,某个时刻,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读卡器,你只是简单的翻译出现在你眼前的一切,但并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和表达,对于眼前的事物或者人物或者说根本没有思考。
没有思考的人,进入社会有多可怕。
我想到最近在看得汉娜.阿伦特。
她是海德格尔的学生,也是犹太人。在经历逃亡之后,前往美国做了哲学系教授。
在二战后申请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对于甲级战犯阿道夫.艾希曼的判决,他作为运输犹太人的相关负责人,亲自下令将无数的人送往集中营。
在观看完全程、并且重新审视所有判决过程的阿伦特,最后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之恶的报告》。
她写了一个非常有趣也非常引起争议的观点。
那就是艾希曼这个人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邪恶,他身上有的不过是一种弥漫在德意志希特勒内部的一种平庸之恶。
这就引发了犹太人甚至战胜国中的每一个人的怒火,觉得她偏私、背叛了犹太人,甚至让刚刚胜利的战争喜悦荡然无存。
我后来重新理解她的理论,突然发现这种平庸之恶,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甚至触及的思想的罪。
在她的书里,她解释到,她在耶路撒冷见到的并不是人们口中的恶魔,而是一个中等身材,脑门半秃、近视眼、脖子干瘦的中年人。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平平无奇、几近无聊的普通人却犯下了令人心惊的沁竹难书的罪恶。
但艾希曼却在法庭上拒绝认罪。
在他看来,一切都是以元首的命令为核心的,他只是做到了他职位上应该做的事情,他遵守元首下达的命令,也就做到了对国家的尽忠,绝对的服从只是在更大的维度上为国家做贡献。
无论是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送到奥斯维辛,还是下令将他们消灭,都只是在服从上级的意志。
他并没有犯罪。因为他做到的是对上级安排的任务,他本人并没有这个作恶的意愿,也不是人们口中的恶魔。
这种对比就非常让人难以接受,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觉得艾希曼在推脱自己的罪状。
阿伦特事后就说,我们如何理解他,就能够如何理解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她提供了一个重新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
对于艾希曼而言,他是罪在于他是拒绝了思考,他放弃了作为个人的思考,去做了一个机器上的零件。
或者说,将自我舍弃,去做一个器物。
将良知、公正、责任构架在超过自身的国家机器之上,想要用他人的思考来做决定,并且坚定的认为元首智慧远超他人。
这就是艾希曼这个人身上所有的平庸之恶。
思考的懒惰、对超越自身力量的信仰以及认为一个人可以做出比大多数人做的决定更好的无知最终导致二战里奥斯维辛的悲剧。
在这一路上,是无数不求甚解的人们通过分解任务,最终达成了犯罪。
我现在有些理解,为什么大家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了。
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只有一个解释办法,透过不同的书,你可以用不同的镜面重新审视一遍世界。
你用的越多,看得越立体,理解也就越多样。
你就会不会被一种声音所笼罩、所控制。
写作=思考
进社会后我发现,没有思考的人根本无法长期有效的做事情。
你没办法复盘整件事情,你没办法提炼出关键要素、做出关键决策,你纯粹在浪费你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你的思考是你成熟的标志,也是你独自燃烧的灵魂;是你的刀,也是你的盾;是你与众不同的标志,也是你存活的证明。
你如果不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从中摘选、沉淀下来,你根本没办法做到有思想。
只是被一些低阶的情绪和二维的思考所困住,没办法剥离情景,去思考问题的关键,也找到不到自己的标准,就此进入内耗和困顿的人生状态里。
当你写下来,将情景和现状摆出来,将你的思考显现出来,你才会原来我这个想法是这样来的,我和世界的互动在哪一个瞬间是出了错误。
是归因错误还是逻辑错误。
是自己能力问题还是在这种情境下不得已而为之。
未来由当下决定,而当下由针对相似问题的认知所决定。
你的认知决定了你如何感知自己和世界,决定了你和世界的互动,并且以极为直接的关系决定着你的命运。
写作就是将你潜在的观点呈现出来,显现出来,然后提供一个场域来重新审视其中的底层逻辑,并给予体察和修改的可能性。
我最近会觉得审视你的思考,观察它如何影响你,胜过去吃很多不必要的苦。
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长速度,观察当下的认知和归因,会让你更加坦然的面对困境和迷茫。

“点赞、赞赏、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