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喜欢先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就放开手脚的朝着目标奔跑,这是没有问题的。
**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希望,**
**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动力,**
**有了目标我们会有了进步,**
**有了目标我们也有了收获。**
当然,你肯定知道这看上去“完美”的操作一定会存在问题,但是一时半会却没有发现,而惴惴不安,也就没有这么去做;的确如此,问题就在于“完美”。
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设定目标,所以一切的完美都是泡影。目标过高,我们会在半路上悔恨当初不应该出发,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最终还不得善终,惶惶不可终日;目标过低,我们在冲破终点后,发现自己一身的力气无处施展,就像踩足油门的车子突然冲出了赛道,后果则是车毁人亡。
其实,**目标就是我们对于自己将要付出的收获预期——反正我要去做,那么,我到底要做到什么样才能得到什么呢?**
请注意,我们最终得到的与自己一直付出的其实就是“目标”的逻辑关系,我们能付出多少就自然会得到多少,如果我们对于自己得到的预期高于我们实际付出的,那就是过高的目标,反之亦然。
现在你明白了吗?我们的目标,建立在我们对于自己能力的清楚认知之上——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如果你手上明明拿着牙签,你却误以为自己手里是把金刚钻,可想而知等待你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若要做到合理的预期,就必然要把向远方眺望的目光先收回来,打量打量自己,看看自己现在有什么;我一直很信奉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并不是什么好大喜功,那些看起来似乎不切实际的目标其实包括了很多“创造条件”的小目标。
当你决定两个月拿到驾照这个目标之后,要做的就断的将这个目标切割成每一步小小努力一下就能实现的小目标:
>一周之内通过科目一交通法规考试,
三周之内通过科目二驾车操作考试,
三周之内再通过科目三上路驾驶考试,
最后再用一周完成科目四安全文件驾驶常识考试。
而每一个科目的考试同样也要不断的细分下去,直到细分成自己现在的能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在投资领域,同样也是这样,人们进行投资行为也只有一个目标——***赚钱***;但当你去问问他们究竟要赚多少钱的时候,他们的答案绝大多数都细分成自己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就更别说看看自己手里到底有多少本金?掂量掂量自己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而讽刺的是,现在有多少本金,能承受多少风险,却真正的决定了你最终能赚多少钱;这也恰恰是合理的预期目标的依据。
>**“问问自己,你所期待的收益是不是好得不像是真的,这需要你采取怀疑的态度——毋庸置疑,这对于取得投资的成功非常重要。”**
为什么会觉得“好得不像是真的”呢?因为你自己心里都没有底;
为什么你自己心里都没有底呢?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对自己或多或少的有些清楚的认知,即使是自己一直逃避的——我们虽然经常欺骗自己,而我们之所以欺骗自己就因为我们自己知道真相。
**那就让自己已经知道的真相去做它应该做的事,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能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自然也就明白自己到底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