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在用自己最自然的方式与人相处,只有在遇到阻碍时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我的社交经历一直很少,所以我应对关系通常也只有最朴实无华的以诚相待这一种。应该说多数时候这种沟通方式才是最正确的交流姿势,但它也难免应对不了所有的场合。
其它的场合先不说,单单就是与人闲聊这个最普遍常见的场景,只以真诚应对反而往往会使交流变得一本正经且平淡无奇,难以持续。那些有明确主题的交流或许我还能多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有所了解就多说几句,没啥接触就听对方多说几句便可。
只是那种漫无目的式的闲聊我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善长。尤其是与那些有所接触但又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的对象交流,对我来说简直是灾难。也许是我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但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总会让人不禁开始反思。于我而言如果某个现象一再出现,那就说明这个现象在我这里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其次是相关的应对方案。
针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目前的我相对缺乏与各类角色相处的应对经验。至于解决方案,目前能想到的是,在一些特定的交流开始前,必须首先明确本次交流的主要目的,然后才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下面的交流。当然也不需要过于死板的坚守主题,只是当话题匮乏时应该回想起来,然后重新根据大主题思考小话题。
总而言之,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我们应该切换到不同的角色设定,而不是固守日常的思维习惯,不作转变。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缓解交流中的各种尴尬。
面对生活,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成熟,只是我们缺少相应的主动思考与历练。因此我们都应该致力于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基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