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了什么】:
我们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不靠谱。
【作者如何讲的】:
**提出观点**:
> 作为人类,我们的决策质量总是非常差,就是因为我们从里到外彻头彻尾地不靠谱······
**论证过程**:
1、我们会因为说话方式不一样而做出完全没必要的选择。
举例子:同样情形用损失框架描述的时候,更容易引发损失厌恶情绪。
更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受损失框架影响的人会进一步做出错误的选择(62%人选择损失概率更大的赌博)。
更进一步,即使是事先被告知,损失框架,赌博损失概率的情况下,选择依然会前后不一致。
> 虽然我知道,但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
进一步分析:
>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当被测试者没有能够抵制住损失厌恶的时候,他们的杏仁核处于激烈激活的状态。杏仁核是什么东⻄?我们的⼤脑⾥这个杏仁核是⼤脑边缘系统的⽪质下中枢,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情绪的功能。它会引发应激反应,进⽽让动物能夠挺身⽽出或是逃避危险。杏仁核体积⾮常⼩,但它对情绪反应⼗分重要,尤其是恐惧。
更进一步,我们都有死不悔改的倾向。当自己被证明错误的时候,反倒让我们变得更加顽固······(逆火效应)
**例证**:
弗朗西斯·培根观点:
> 只要⼈们持有⼀种⻅解,不管是被植⼊的还是真⼼认同的,他们就会想尽⼀切办法使⽤⼀切可⽤的⼿段去维护它……
纳西姆·塔勒布的观察:
> 他们绝不反思,绝不深⼊研究,他们的尴尬与难堪将使他们⽤各种理由去继续维护他们的观点;即便是认错,也只是停留在向⼈解释⾃⼰为什么出错上,⽽不是改正错误之后在正确的⽅向上继续前⾏……
丹尼尔·克洛斯⻉在他的《⾏为投资者》中引⽤了两个例⼦,⼀个是关于塑料袋争议的,⼀个是关于枪⽀管制争议的:
> 制作纸袋⽐制作塑料袋耗费更多的时间,前者是后者的 3 倍;即便是在大肆宣传之后,其实也只有 24% 的⼈使⽤纸袋,与此同时,事实上有 67% 的⼈重复使⽤塑料袋;纸袋⽣产⽐塑料袋⽣产产⽣的空⽓污染多 70%;回收纸袋⽐回收塑料袋耗费的能量多 91%……
> 98% 的罪犯使⽤的是偷来的枪⽀;每年超过 10 万⼈⽤枪⽀成功保护了⾃⼰的安全;90% 的情况下枪主在保护⾃⼰的时候并没有真的开枪;从 1980 年到现在,每年不⼩⼼被⽔淹死的⼈都⽐死于枪⽀的⼈更多;每年死于餐⼑的⼈数竟然⼗倍于死于枪⽀ —— 餐⼑才是更为⽅便的凶器……
**得出结论**:
> 过度⾃信会让我们出错,维护⾃我脸⾯会让我们出错,谈话⽅式会让我们出错,情绪激动会让我们出错,休息不⾜会让我们出错,体内糖分减少会让我们出错,甚⾄连阳光明媚都会导致我们更容易出错;不仅如此,我们对⻛险的认知永远对不上号;我们对收益的认知总是⾮常扭曲;⼿中信息太少我们会出错,⼿中信息太多我们更会出错…… ⽽这个列表事实上可以没完没了。 更为糟糕的是,在明明知道道理的情况下,我们还 “就是控制不住⾃⼰”,在明明已经被证明错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能爆发逆⽕……
【讲的对吗】:
对
【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文中的决策是不是大部分基于短期决策呢?短期决策,选择**盲从**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更为靠谱。而另一方面是要告诉我们做决策要有长期视角,在长期的视角下,选择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你计划怎么做,或已经在践行了哪些事情?】:
2个大周期持续定投BOX,持续定投健身,定投陪家人,定投帮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