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用户朋友与笔者语音沟通交流,其在当地医院眼科检查确认自己目前2000度近视以上且伴有联合散光,矫正视力不是太高,期望能配制一副适合的超薄眼镜。在听取其详细说明后,笔者友情建议其优先考虑ICL晶体植入术或者RGP矫正。因为针对2000度近视以上高度疑难屈光采取专业眼科医师的建议和诊断,或许更适合且更有价值。但是其告知说:帮其检查的眼科医师答复,目前ICL晶体植入术只能矫正1800度近视以下屈光,超过则无法再矫正。而此高度疑难屈光度的RGP定制基本都是上万元为基础单位!所以他思考再三后,决定还是暂时先采用框架眼镜予以矫正。
但是其在与笔者沟通中表述:期望采用树脂超薄系列予以定制高度疑难超薄眼镜(因为目前佩戴的就是树脂系列)。而2000度近视以上且伴有联合散光若采用树脂1.74超薄系列定制,所谓的超薄概念可想而知,根本达不到(“边缘厚、圈层多、质量重”的三大弊端依然存在,而且非常明显)若如此操作,对于积极倡导的“超薄”理念和特色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既然明明知道最终做不到的事情,那还不如开始时就不要去做,这叫自知之明。至少个人是保持这样的认知观!
**这里注意啊!有个观念必须明确一下:****即碧波团队积极倡导的高度近视超薄制镜理念是在:多年多副制镜案例、参数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做到更好的优化和完善(包括后续的迭代提升)而不是所谓的神乎其神的可以把任何高度数/高疑难的眼镜都给“超薄化和美观化”,这一点请广大用户朋友在认知碧波团队和制镜理念时务必搞明白和搞清楚,切记切记!这一点尤其重要!感谢感谢🙏
纵观大千世界:“人无完人,事无巨细”,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尽善尽美。只要是人或事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同理高度近视超薄眼镜制镜技术和理念肯定也会有好坏和专业之分,所以大家务必要明白和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再次重复一下:**高度近视超薄眼镜制作和研究只是在“熟能生巧”的基础做到更好的优化和专业提升!
《卖油翁》无他,手熟尔!再仔细想想:生活中做任何事,想要做精做通,不都是这样么?
杂谈杂说
每天学一点、每天悟一点、每天写一点,让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