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于工作上的一些原因,我需要留在办公室加班,因为对我来说加班不是常态,所以这多少有点打乱我的节奏。
所以,想借此机会谈谈在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时,如何对自己成长的节奏进行把控和调整。
最近我在持续学习《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目前已经学到第40个概念“速成”,其中谈到一个方法论是:
> 每天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段,这段时间里就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逼自己把这些事情做完。**最好的顺序可能是先做一些自己不太擅长的事情,等到觉得有点挫败感的时候,做些擅长的事情来鼓励一下自己,这种策略能够帮你克服刚开始的一些困难。**
所以呢,昨天我虽然不太擅长写某些类型案头作业,但还是写完了。现在正在写一些自己擅长的东西来鼓励下自己,哈哈:)
我又想到另外两件事:
一件是世界泳将菲尔普斯的教练在训练的时候,会刻意制造很多混乱情况,比如大喊大叫啊,甚至往泳池内扔矿泉水瓶,以这种方式来训练菲尔普斯的**抗干扰能力**。
另一件是关于职业篮球选手和业余选手的区别,职业选手不讲究手感,他们即使在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投篮命中率,这也是平时刻意练习的结果。
那么,结合起来看,脱离舒适区的好处就是提高自己的**调整能力**,以适应各种变化。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那么他的容错率就越高,水平发挥就会越稳定。就像考试一样,如果想得到96分的成绩,那么你对该考试的知识储备至少要比该分数要高,至于高多少,我想应该是越想考高分,这个比例就应该越大。这背后的原理是——边际效用递减,对于某些考试,你想考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你要考高分,那么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但,在此不要误以为努力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为还存在维度问题。在不同的维度上努力比在单一维度上努力要重要得多,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是打造多维度复合竞争力,*可以参照《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8个概念——“多维竞争”*;
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注意点的不断调整,从而选择更优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在一个领域逐步深入。
以上算是给每天给自己“加点料”的理由吧。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关于调整本身。
如果在尝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挫败,或者被某些外在因素影响了,那可能会导致白马的失控。
*PS:关于黑马、白马、车夫的概念请自行百度。*
有时,我会用让白马自由放飞的办法让情绪相对失控一会,因为越控制就越难受,不控制反而有助于快速回归正轨。另外,就是前面提到的,用正向反馈来激励一下自己,调和挫败情绪。
就像是在和自己对话吧,让自己的白马、黑马和车夫方向一致。写出这段文字看起来有点精神分裂的感觉,但本质上不是这样。人的本能、感觉和理性这三样东西,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各自会给出不同的意见,不是吗?但如果想正确,最终还是要归于理性。
本能和情绪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进行优化的,正如经历过沧海桑田的老人,目光中永远透着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