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新作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参加写作活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写的第一篇文章。这样开头,好像感觉还挺有仪式感的嘛。事实上,我确实希望这一篇文章,是我持续写作的一个起点。
其实,几年前自己有加入过一个写作的社群,写了挺长的一段时间,但并没有持续下去。回想起来,那时候写作就是赶任务,痛苦又敷衍,所以在报名写作活动之前,内心是有过纠结的,因为加入活动就意味着改变的决心,如果中途放弃,无疑是对自己行动力的再次否定;也意味着约束,被约束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那为什么还要自己挖坑,主动跳进来呢?
因为写作很重要。
写作是难得的,真正重要且长期重要的其中一项技能。如果阅读、学习是输入,那写作就是输出。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提炼所学的知识,深入思考、帮助内化。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写作也能帮助我们提升逻辑思维。与其做好充足准备再开始,不如先开始,先上车,然后再慢慢调整,毕竟想要我们的生活有所不同,最重要的还是得先从行动上做出改变,行动上开始。
写作很重要,那这次和上次开始写作的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如何才能让自己中途不下车?
相比过去,自己对长期主义、微习惯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加肯定拥有长期主义思维的重要性。对痛苦一词,也有了不同的理解,持续学习成长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期间的痛苦或不舒服不可避免,但用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这点痛苦或不舒服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回到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如何让自己持续写作,不敷衍地持续写作,且写得越来越好?
首先,必须肯定写作的重要性、长期写作的重要性,如上面所说,写作对我们很重要。然后,按照SMART法则,快速地给自己制定写作目标:
每周写一篇,每篇不下800字,周四是deadline,写作与自己相关。
为什么每周一篇800字?因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在一般,输入太少,写得太少,一下子目标太高,比如日更或2000字,这种痛苦可能会过于强烈。周五是写作活动每周交作业的最后一天,把周四定位deadline,可以避免自己应付作业的敷衍和周五没时间写的可能(这篇仓促地写于周五,掩面)。内容与自己相关,一方面更容易写,另一方面不管是思考、总结、自省、启发……都是我们对输入的消化、加工、输出。同时,借用刘润老师的方法,碎片时间听书提高输入量,我现在是每天出门快走散步的时候听一本,20分钟左右刚刚好。
既然写作是一件真正长期且重要的事情,那一开始就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的习惯来培养吧。
一开始由简单到不容易放弃的小目标开始,不会太痛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情绪(如上文,一周一篇800字的可实现目标)。
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这件事情。暂时安排在早上起来第一件要做的事,这个时间段不容易受到打扰,可以是一周的某天或某几天。
过程中的觉知和反省,包括时间、精力、情绪等几个方面,再调整目标和动作。
向成功的过来人学习,后期可以考虑报写作课。
其它的方法,使用辅助工具提高效率和建立素材库,包括阅读器、阅读笔记的收集、整理和查找。阅读器目前用kindle和ipad,笔记用Evernote,但是感觉并不系统且效率不高,还在摸索中。
附:
制定目标的SMART法则
specific 具体
measurable 可衡量
attainable 可实现
relevant 关联性
time bounding 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