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 Il postino》 1994
导演:迈克尔·莱德福 Michael Radford / 马西莫·特洛伊西 Massimo Troisi
看完第一个闪念是:
马里奥遇到聂鲁达,是幸还是不幸?
幸的是,他有机会跟一个有趣的灵魂交流,打开了诗的大门,懂得了隐喻(metaphor),并且由于诗歌和聂鲁达,终于赢得了岛上美丽姑娘的青睐,顺利迎娶。
不幸的是,也由于聂鲁达让马里奥爱上了诗歌,他因为打算在工人机会上读诗,而被政府当局驱逐中,招致意外,不幸身亡,留下了孤儿寡母。
真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吗?
这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与我而言,我只能说不知道。
因为“道”是什么?“闻道”后的感受是如何的?我无从得知,所以无法判断。
不过有一个问题,我却可以回答:
若一直活在一个封闭的,循环的,原地踏步的世界里,我宁愿走出来。
可是,当我走出来后,我又会不甘心就此停住,还想继续往前再多走几步,再多感受一些,再多思考一会,再多品味很多遍……
在聂鲁达的人生中,或许马里奥是一个美好而又单纯的插曲,因为他的世界太丰富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智利外交官、共产党、流亡诗人。
在马里奥的人生中,聂鲁达却是浓重的色彩艳丽的一笔,亦父亦师亦友。
聂鲁达被通知取消驱逐,他就离开意大利这个淳朴落后的小岛。
马里奥总是希望能够听到聂鲁达在采访的时候提到他们、会给他们来信。
我脑海中能够非常清晰的回忆起马里奥的那种失望的申请:
一次是,在看报纸对聂鲁达的采访里,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一次是,在收到信件,非常开心时,却发现原来是聂鲁达秘书代笔,要求马里奥邮寄聂鲁达遗留在岛上的物资。
所以,即使生命中短暂的相逢,即使交往时逐渐亲密的关系,也随着时间、距离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会变得交集越来越少,最终分道扬镳。
其实马里奥的婶婶-in law,说的很对!虽然她说的时候不无愤恨“鸟吃饱了就会飞走,人都是当你有利用价值时对你好!”
我倒是觉得这没啥好回避的,对他人有价值,不就是阿德勒心理学所说的“他者贡献”嘛!本来嘛,人都希望跟能给自己带来收获感、价值感的人交往。
看看小孩子就知道了,妞妞每次去游乐园,都是去找哥哥姐姐们玩。有一次带着个小妹妹,回来对我说“妈妈,小妹妹什么都不会,还要我帮她爬楼梯”。
是呀,总会有强者帮助弱者的时候吧?是的,不过弱者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在强者伸出援手的时候,这个价值已经完成了,这个意义也已经产生了。
这个片子里面,还是有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句子,比如马里奥的婶婶-in law找聂鲁达去理论,让他警告马里奥离她侄女远一点,这个婶婶绝对是生活的诗人,她说:
“他用他的隐喻把她的心弄得像只烤炉”。
“那个人仅有的财产就像他脚趾间的脏东西,他的脚上满是细菌,嘴里满是魔咒”。
哈哈,多么好的隐喻。
马里奥回应聂鲁达指责他把他的诗歌送给那美丽的姑娘,马里奥回复:
“诗歌不属于写它们的人,而属于需要它们的人”
哈哈,多么精妙的真面刚!
五年后,聂鲁达终于故地重游,却只能听到马里奥为他录制的岛上最美丽的声音:
“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第二,海浪,大声的;第三,掠过悬崖的风声;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第五,爸爸忧愁的渔网声;第六,教堂的钟声;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
最后的最后,聂鲁达走在海滩边,笑着、悲伤着……戛然而止的意犹未尽。
微信号:夏晓燕 37375956 Minxin:夏晓燕 39141694 喜马拉雅:Eva夏晓燕
践行群邀请码:LPZV7SE68W
写作课邀请码:27BR0TG4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