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记录今天的一个感想,关于读书。
人会随年龄的增长、心境的变化对自己在做、想做的事产生不同的感知。
比如,我之前也有读书的习惯。但在当时,做这样的事唯一的动机是兴趣所致和所谓的陶冶情操,所以,对书籍的选择几乎都是小说、散文一类,工具类致用类的书籍干脆不会买。
似乎也因为这样的选择,读书始终用一种方法:一字一句从头读到尾。
后来,对读书的感知逐渐发生变化,在当下这个阶段,读书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长进而让生活变得更好,所以,读的书全被换成了工具类,但依旧用过去的方法,不加思索逐字逐句地从头读到尾。这么读,经常发现,一本书读完了,关键的知识点没记几个。
对读书方法很困扰。先前被语纯小战友分享了一个成甲老师讲读书方法的线上短课,听完后很有收获,包括前不久也在成甲老师的书里看到了对读书方法的再阐释,可是,每一次自己只能在习得方法的当下去运用方法,过一段时间后又沿用旧有的方法。读书依然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某天,看到朋友圈有战友分享某个高效阅读营的课程,扫码了解了一下,很心动。可马上又把头脑里的念头打消了:我的问题在于明明知道方法,但自己不去认真践行。这个高效阅读营的方法和成甲老师讲过的方法有相似,我不能用买课这个动作来掩盖自己懒于行动这个事实,也不能用买课这个动作获得短暂的自我感觉良好以此回避更根本的问题。于是,很沮丧,没有行动。
前天,被我扫码的战友大概在后台看到了我之前扫过码,于是主动联系了我。心里很纠结,一方面想尝试,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在这次尝试后依然不去行动。毕竟很了解「听课很简单,但行动很困难」这个事实,担心又会因此给自己制造一次挫败体验。
纠结之中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虽然听过关于读书方法的课程,也看过相关文章,但行动一直没能跟上,不一定全部由于自己不去行动这个原因,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卡点,自己看不到的卡点。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一下不同的课程,看看在另一个老师那里我的问题能否被解决。
于是了解情况后选择加入。今天,花了半天的时间读了一本课前必读书一半的内容,发现确实很开眼。如若没有选择加入,我一定都不会了解到还有这么一本书;即便了解到,也会因为没听说过作者而选择不读。虽然暂时还无法判断这个即将开始的课程对我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是如果没参加,是一定不会有影响的。
接受自己无法立即把所学转化成行动这个事实,明白习得一个技能就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不过分挑剔自己,转而允许且支持自己多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