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是有用的吗?
读书当然是有用的。
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现在问很多没读过书的人,他们和读过书的人的观念也是一样的,他们都会认为读书是有用的。

在我的观念里,读书和上学是两码事情。读书是主观自觉的行为,上学大多是被动或者不自主的行为;读书最终是为了寻找真理,上学其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吃饭。即使仅仅把读书理解为上学来看,那么”上学“也是绝绝对对有用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些生意或者事业做得比较好,但学历水平不是很高的人,他们有时会提及一些本科生研究生还要给他一个高中毕业,或者说初中毕业的人来打工,这种人如果是早些年在年少的时候,我只当他是社会认识的短浅,如果到了一定年纪,还有这种想法,那我就认为这是愚蠢了。
**学历水平正向概率上可以展现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你不能以个别的案例来推翻这个结论。**
那么问题是,即然这几乎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为什么在人群中有读书习惯的人所占的比例还是非常的低呢?是没有时间,没有兴趣,还是有其它的原因?
随着对于书籍的阅读渐渐增多,我就发现个人的知识越来越有限,以及没有看的书籍越来越多,甚至没听说过名字的一些后来看到后令自己恍然大悟的书越来越多,也就发现自己以为自己都读的不少了,原来在另外一些人那里还是极其少的,你永远没有办法超过他们了。这确定了我另外一个认知,就是大部人现在才想到努力读书都已经晚了,他们注定要庸碌一生了,如果没有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读书的习惯,到了进入社会之后,再想重新拿起书来读,这个是非常难的。那么他们的大部分的认识水平就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旧有水平上,那个年轻时候的自己的水平上了。说出来其实挺悲哀的,大部分人的各种观念都还停留在自己多年前的那个时期。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大部分人其实二十多岁就已经死了,但是要到六七十岁才埋。

大部分厉害的人,并且一直能厉害下去(我不指暴发户,暴发户跟读书无关,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人生际遇叫命理和运气),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有大量的阅读的经验,在贫穷的时候,还没有发际的时候就大量阅读过。
我在前些年有这么一个基本判断:**将来的那些,财富自由以及在社会上有话语权的人,能够提升自己阶级属性的人,就是那些曾经在年少时有大量阅读经验的人,那些有知识的人,最后会占有这个社会上绝大部分的资源。**他们用自己的知识,这个武器,可以迅速的实现降维打击,而知识的得来,就是通过大量的读书。你真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这个世界的公平只体现在人权尊严以及政治法律这些重大的事务方面,那些微小的影响你身边生活的这些潜移默化的东西全都是要以不公平的方式分配的**。人生而平等,这种文字是政治语言,不是世界的真实面貌。
那么最后的认识就是多读书,就等于多赚取财富,就等于社会阶级的爬升,就等于能做到活得超过大部分人,不读书则与之相反。
我们国家在君主皇权封建社会的古代时期,所固有的观念,长期的是对商人瞧不起的,只是近三四十年以来,这个观念已经改变了,商业和经济几乎是未来最重要的主题,也就是说财富是最重要的主题,所以将来,知识等于财富,读书等于财富,这个论断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