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第五、六部分,也是最后部分,你会看到巴菲特和B夫人的成功方法,成功标准,你会得到一把丈量生活的幸福尺子。你知道巴菲特成功的真正原因。
## 巴菲特的成功方法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①评估投资价值,②规避风险,③保留安全边际,④专注,⑤做自己能够胜任的事,⑥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复利”这一伟大的发动机像奴仆一样正在为他的财富辛勤劳作着,他的财富正在以几何级数飞速增长,公众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身家飞涨。书中写到,任何人都可以理解这些简单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实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没有清晰界限的圈不是真正的圈,我们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所以我们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所以我们会不断的追热点、随大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去与他人竞争,因此无法保留出安全边际,所以踩过了很多坑,扛过来很多雷。
其次我们不能专注,不能在一个领域里持续的专注改进提升,所以也享受不到复利这个发动机带我们腾飞的感觉。
因此现阶段的我们:
一要搞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理清自己的能力圈。
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实际上我们真能做到的很少。
但是这样我们已经前进了一步了,即使在能力圈里只有一件我们能做的事情。
二要专注。
把能力圈里的这一件事情持续的改进,当我们超越80%的人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找到了成功的方法,我们知道持续改进的力量。
这时候我们会学习新的领域,我们的能力圈会扩大。
> 一直以来,专注就是巴菲特前行的重要指南。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禀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士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同样,专注还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否则,人们就不会看到首位女性国会议员珍妮特·兰金力排众议反对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场战争带给世界的除了灾难就是痛苦。专注还包括对于理想的追求,即便是这位身家过亿的人,也会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写着“NO TP”字样的牌子而想要探个究竟并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答案。
三要正确感悟时间的尺度。
我现在实际上都无法正确的感悟30秒到底有多长。我试了几次,当我不看表的时候,默念到30秒的时候,才20秒左右。
需要联系自己感悟时间的尺度,让自己能感悟到一个月、一年、三年、七年,随着感悟的时间越长,我才能去体会复利在一年、三年、七年能给我带来的巨变。
四要独立思考。
只有独立思考,你才能真正的去发现价值,被他人忽略的仍在地上的“烟蒂”,符合趋势有长期成长空间的标的。
> 从来不和那些股票经纪人或者分析师说话!”他还写道:“考虑问题的时候你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华尔街是世界上唯一一处能够看到开着劳斯莱斯的富人向那些挤地铁的人们讨教成功秘籍的地方!
五要做一个生产者。
我的时间、金钱、注意力,要尽可能的投入到可以产生产出的地方,尽可能少的用到消费的地方。
就像巴菲特说的:
> “在本质上,如果一个人花的比挣的少,那就是在为未来积累‘财富提取单’。日后,他就可以兑现他早期的积蓄,少挣但是还能多花。他也可以将财富传给其他人——在活着时以礼物的形式,或者在他死后作为遗产。”
## B夫人成功的方法
B夫人是一个18岁从俄国独自去美国白手起家的出色的家具商人。她的口号是:“薄利多销,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不拿回扣。
> 如果你的价格最低,即使你在河底,他们也会找到你的。
巴菲特非常喜欢她,为庆祝B夫人的百岁生日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公开表演献歌。
“B夫人”和巴菲特一样做事专注。知道如何做一件事情后,会立即去做。她不会犹豫不决,反复琢磨,不会停滞不前,只是不断发展。
> B夫人说,“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天亮,这样我就又可以去工作了。”
B夫人在给克莱顿大学毕业生的人生建议是:“首先,要诚实;第二,努力工作;第三,如果你不能立即找到想要做的工作,那就告诉他们你什么都愿意干。如果你很优秀,他们会雇用你的。”
这是她独自来到美国打拼成功的经验。
## 巴菲特和B夫人的成功的根本是因为他们在美国
环境真的很重要,巴菲特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国,B夫人如果不是来到了美国,是取得不了这样的成功的。
> 我是1930年出生的,当时我能出生在美国的概率只有2%,我在母亲子宫里孕育的那一刻,就像中了彩票,如果不是出生在美国而是其他国家,我的生命将完全不同!
我们前面读瑞达利欧的《原则2》说到,美国在巴菲特出生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美元成为了世界储备货币。

在这样大的环境下,巴菲特和B夫人因为自己的专注、诚实等品质,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如果他们在其他国家,即使拥有同样的品质,也无法复制这样的成功。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现在的时代和巴菲特出生时的美国很像,正处在上升告诉发展的阶段,而美国正处于颠覆下降的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深处中国的我们必然会比深处美国的他们机会更多。
有好的环境,也有巴菲特B夫人告诉我们的经验。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能力圈里长期专注践行。
## 重视坏消息
因为好消息根本就不用处理。
要注意发现问题,当发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采取对应的行动。
当我们没有发现,或者发现没有采取行动去解决的时候,事情总会发展到我们无法承受的地步。
问题是,我一直就习惯去宣传好的消息,对不好的消息不愿去想,甚至一想就烦。
要学习巴菲特的观点,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好消息不需要处理,而正视坏消息才能让自己改进。
所以发现一个坏消息应该是多么让人欢喜的事情,因为我们又有了一次可以通过反思、纠错,进而改进自己的机会。
## 巴菲特的“安全边际”
巴菲特之所以不投资科技、互联网行业,是因为他认为“任何技术产业都是存在生命周期的,一旦这项产业落寞,马上就会有新的产业顶上来”,
> 不能持久的事物终将灭亡。——赫布·斯坦
所以他认为这样是不安全的。因此及时他与比尔盖茨的关系这么好,也没有投资盖茨推荐的微软和英特尔。
这就是他的“安全边际”。
巴菲特还提醒到,在任何一项投资中,只要存在完全亏损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概率有多小,如果无视这种可能继续投资的话,资金归零的可能性就会不断攀升,早晚有一天,风险无限扩大,再巨大的资金也可能化为泡影,没有人能够逃得了这一切!
> 无论基数多大,它与零相乘的结果依然是零!对于巴菲特来说,零的概念就是没有任何结余的损失。
## 精灵的寓言
书中记录了巴菲特经常讲述的一个关于“精灵的寓言”,我非常喜欢。
> 我16岁的时候,心里只有两件事情——女孩子和车子,我不是非常善于和女孩子交往,所以就想拥有一辆汽车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也会想女孩子的事情。而幸运之神满足了我对汽车的向往。
>
> 在我16岁生日那天,出现了这样一位精灵。精灵说:“沃伦,我送你一辆你喜欢的车,你明天早晨就可以看到,一辆崭新的、上面系着个大大的蝴蝶结的车子,那就是给你的。”
> 听完精灵的话,我接着就问:“有什么条件呢?”精灵回答:“只有一个条件,这辆车是你此生拥有的唯一一辆车。所以,必须用一辈子。”
> 如果事情真的发生,我就会得到自己心爱的汽车。但是,大家可以想象,在知道这辆车必须用一辈子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做呢?
> 我会把用户手册仔细阅读五六遍,长期坚持在车库存放车辆。哪怕有一点点凹痕或擦伤,我都会立即修复,因为我不希望这辆车有一点点锈蚀。我会精心呵护这辆车,因为这是我要使用一辈子的一辆车。
> 人们的大脑和身体正是如此。每个人只有一个大脑和一个身体,是一生不能改变的。现在,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长期忽视自己的大脑和身体。但是,如果不去呵护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我们50年后面临的就是健康极度受损的状况,就像汽车一样。
巴菲特问到,**此时此刻为了10年、20年和30年后你的大脑及身体的健康状况,要做出哪些选择,开展哪些行动?**
在进行选择是要注意,不要憋大招,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21天练出八块腹肌。
> 巴菲特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宁愿轻松跨过眼前1英尺高的跨栏,也不愿伺机等待出现7英尺高的跨栏才大步攀越障碍。
## 理想的企业
巴菲特对理想的企业的定义:是有很高的资本收益的企业,可以利用大量资本实现高额收益,是可以成为复利机器的企业。
因此,如果可以选择,就把1亿美元投资到可以实现20%的投资收益的企业中——实现2 000万美元的回报——是非常理想的,第二年这1.2亿美元投资继续产生20%的收益,第三年的投资就是1.44亿美元,依此类推。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按照同样的收益重新配置资产。
但是,这样的企业非常非常少……
## 以终为始:成功的标准
巴菲特说: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关心你,你也希望得到他们的关心。
巴菲特认识一些非常有钱的人,他们举办庆功宴会,修建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医院辅楼,但事实上世界上根本没有人关心他们。如果你们到了巴菲特现在的年纪,却发现没有人对自己有好感,不管你的银行账户上有多大数目的存款,你的生活依然是不幸的。
这是对生活的极限测验。关爱是用钱买不来的。钱可以买来性、可以买来庆功宴会、可以买来宣传自己活得精彩的小册子。
得到关爱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如果你有钱,你可能对此非常愤怒,你可能会想自己可以写一张支票:我要买价值百万美元的关爱,但是关爱是买不来的。你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的爱才会越多。
作为一个高龄、成功、已经快处于终点的老人,向年轻人表达出人一生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这就给了我们一把幸福的尺子,来不断衡量我们现在的行为、选择。
## 知足常乐:98层
这本书的开始写的巴菲特在太阳谷,面对科技达人提出了对科技泡沫的担忧。这时科技股在高涨,媒体在说巴菲特已经落伍了。
而面对绝大多数人质疑,巴菲特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他的一生中也有投资的公司出现灾难的时候,他的公司股价也下跌了很多,但他依然客观的处事。
在书中写到:
> 巴菲特讲述“98层”的道理。站在高处必须客观地审视别人。那么,如果他们不慎职位降低或者损失钱财该怎么办呢?他们还有亲人,还有健康的身体,还有机会为人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应该努力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而不是从此带着诅咒生活。
>
> 很显然,如果我们从一座大厦的一层走到100层,再返回到98层,此时看到风景就没有开始的时候从一层走到二层可以看到更多风景那样让人高兴。但是我们也必须摆脱那种想法,毕竟还是在高高的98层。
人生就是有起有伏,只要你终身学习,你就处在一个上升的通道中,至于这个过程中的起伏,就像巴菲特说的,从100层返回的98层,对于普通人,从10层返回到8层,都没关系。
因为你始终在向上,始终在努力的让未来的自己成长。
---
往期笔记:
[做进取型人格,使用内部记分卡,读好书并践行《滚雪球》读书笔记1](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g5MjExMw==&mid=2247484719&idx=1&sn=3c00ce5356ed9cddfa39800d5155e16d&chksm=ea866311ddf1ea0737b33e9615a94f46f27dcec587fce33fa4cc4df6fc04914ef8e732546e5e&scene=21#wechat_redirect)
[时间是积累的朋友,是机会的敌人《滚雪球》读书笔记2](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g5MjExMw==&mid=2247484724&idx=1&sn=f78fc1ebd6d01525fb5e86c555dd3336&chksm=ea86630addf1ea1c1a5ddfb4da9354b74a434931c8ddc7eb5f79257c384d6c6da6a586be7785&scene=21#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