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时候,德国决定轻封锁,light lockdown,只是关闭了餐饮业以及娱乐产业,比如电影院游泳馆等。本来的打算是,大家自觉遵守规则,那么感染者就会越来越少,死亡率也会相应降低,到了圣诞节的时候就可以开放了。
依据此政策,学校不关闭,家长们都能去上班,各大商场也都开门营业,满足消费欲望,经济只受到轻微影响,国家给受损企业部分援助。然而事与愿违,轻封锁了2周之后,又封锁2周,然后数字开始变得极其难看,每天新增1W+, 2W+,甚至小3W,死亡率也持续攀升,医院不堪负荷,有设备,有治疗室,但是没有医护人员,萨克森州太平间已无位置,经济最发达的拜仁州甚至变成紫红色。
隔壁法国一直是严封锁,学生上网课,商店不开门。临近圣诞时,开始解封,大家一起买买买,走亲访友过个好年。而我们则是前期也没有舒服,餐饮业骂声不绝,后期还更加严格,两头不落好。
政治家初衷是好的,但是高估了国民对自由的向往,对病毒的尊重。大部分人还是该干嘛干嘛,购物中心人山人海,公共交通里宁可人挨人的坐着,也不站着。上周六巴登州已经有出行禁令,然而没有任何作用,君子协定。市中心交通堵塞,人们摩肩接踵的出来购物,排队买热红酒。
周日各州快速达成一致,决定从12月16号直到1月10号全面封锁,和3月份一样,除了超市等基础商店允许开放外,全部关闭,学校连网课也不用上了,16号以后完全自由。11月轻封锁的时候,LG就说这时候应该全面封锁,只要3周,就可以把有问题的筛出来了,不然沥沥拉拉,没完没了,果然应了这句话。
11月开会的时候,连达成轻封锁都用了好久,各州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莱法州不允许酒店入住,开车10分钟到了隔壁黑森州,就变成“黑森欢迎你”了。德国不允许开放雪场,但是隔壁奥地利开放啊,也就是一脚油的事。
两难的选择,是不是我们也不能太贪婪。世间本没有侥幸,只有输的一塌糊涂,或者赢得所有,一开始就不应该想要二者兼得,做好取舍。应该按有可能发生的最坏的状况,来作为思考的基础,计划应对措施,而且手腕要强硬。国外骂声一片的武汉封城,反而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最有效的办法。
德国疫情至此,我觉得完全能够明白政府一开始的无奈以及美好的愿景,但是大部分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只有真到了无可挽救的局面他们才能下决心,才会做决定。所以这也是一下子能看见问题本质的人和普通众生的区别。
这让我想起了《教父》里面那个名句,“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