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
与其后悔,不如从当下开始改变,遇到一个机会凭经验也能分析个大概了,既然有后悔那肯定有一定的经验可以拿出来做个参考或者是依据。我曾经有想写出好文章的梦想,那之前没能实现,现在怎么办?那就报了《笑来老师的写作课》第二期,为了不再后悔,持续练呗!
昨天学习了《笑来老师的写作课》第一课,
第一个感触是,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在语法方面的缺失。
第二个感触是,反问了我自己,之前读的书和文章读懂了吗?
第三个感触是,我得干一件事儿,我决定跟儿子一起学语文课文。
今天已经开始了,一起读课文,让我儿子画名词画形容词,已初见成效。当完成的瞬间,课后习题也随之完成了。
晚上我原本打算边学笑来老师的得到课《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然后找到课程中有启发的留言或者概念,边写笔记边完成写作打卡,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让我改变了主意。
准备去给自己倒杯水,路过我儿子房间的时候,发现他左手正在挠着头,嘴里抱怨着“题太难了”,右手夹着铅笔不停地晃动着。。。唉声叹气之后,一脸茫然地想放弃的样子,让我哭笑不得。他抬头看着我的那忍俊不禁的表情,有些羞愤,想马上合上书,摆一个准备钻地缝的姿势逃跑。
我说,“小子!莫犯愁,咱用笑来老师的方法画圈圈,刚才吃饭的时候爸爸跟你说的阅读方法,咱俩试试呗,你把名词用圆圈画出来,然后后面的习题你马上就能搞定,不用犹豫拿起笔来,马上干。”
儿子听完我的话将信将疑,但还是照做了。
爷俩一边读课文,儿子一边画着圈,第一自然段迅速画完。
我喊,“停!你用3W问问这些名词。。。”
课后习题是要列一个问题清单,然后分组讨论。课文没读懂当然就问不出好问题,要是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能引起讨论的问题,那就更难了,怪不得我儿子挠头呢!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画圈,儿子很容易的就写出了两个问题,任务就是提出两个问题就够,看儿子这么说是要打退堂鼓啊,想应付差事,刚画一个自然段怎么可以,“你看看你列的这个两个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应付差事可以,但是体现不出你的水平呀,你都用这么厉害的方法了,如果把整篇课文的名词都画完了,你要是能写出几个好问题,等别的同学问不出来了,你哐哐哐地问两个,你想想那个效果?那个情景?”
继续将信将疑地无可奈何地跟我一起读课文,他画着圈圈。
当把整篇课文的名词都画完了,他比之前预习时候读的更懂了,真正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感知)是什么了,随即也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作业指导到这里还没完,还得引导他画形容词呢,要想让孩子长期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我的一贯做法是循序渐进地体会出持续这样做的好处,因为他之前已经有别的阅读习惯了,若改变是需要心理建设一段时间的。这样,我也能更多的体会出笑来的写作课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在描写的过程中,并有没有把孩子的课文体现在这里,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必要,任何文章都能用这种方法理解作者和作者要传递的感知,那重要的就是实践这个方法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了。第一天就体会到了画圈圈的好处,明天再把形容词画出来,通篇的细细琢磨,感觉这亲子关系要更上一层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