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年底了,一到年底,绕不开的就是一个字——钱,俗话说“过年关”,就是要把这一年来欠别人的钱还回去,把别人欠我们的钱要回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如此。
说的好听点,这叫“结账”,说得难听点,就是“要账”;仔细想想,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这个,那个时候我的老板说“要账”是天下最难的工作,我并不以为然,在我看来人家白纸黑字签了协议打了借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不就是手到擒来的活儿吗?结果,这工作我一干就是两年,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我来说,碰得是鼻青脸肿。
所以,很多人会说“欠钱的人是大爷”,大家彼此都有长期的业务往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撕破脸皮打官司,既然对方都知道这样的底线,欠钱的人就可以游刃有余的拖欠,毕竟要账的人的确也没什么一击即中的办法;天天去找对方的领导,毕竟“阎王好说话,但是小鬼难缠”,你今天去找领导把钱要来了,明天对方的办事员就跑去跟他们的领导说你的服务不好,天天挑你的刺,总有一天你会丢了业务连“要账”的资格都没有,有人说这样的合作不要也罢,但做买卖的人在自己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谁会去得罪可能的合作伙伴呢?
就算你与对方领导的关系铁,不会听信下面人的“小报告”中断你的合作,但领导不能天天为了与你合作,把所有的事都亲力亲为;办具体事的还是那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如果哪天领导心里对你不高兴面子上又磨不开,正好就可以利用自己下属对你的“不高兴”当作挡箭牌让你自己选择退出。
这又有人会说,既要做生意,钱又要不回来,这可怎么办呢?
这么多年来,我的答案就是:**把“要账”做成“结账”。**
我刚刚在上面提到了“结账”与“要账”一样,但一字之差,就改变了性质,**“要账”这个“要”字体现了借钱的人和欠钱的人不平等的关系——你欠我的钱,我来找你“要”——你是被要钱的人,我是主动要钱的人;**我曾说过,谁主动谁就被动,欠钱的人看似被要,其实是主动的,借钱的人看似要钱,其实是被动的,**人之常情:谁都不愿意被别人追着要钱;**而这个人之常情也就催生出人们到心底里对于“被”要钱的抵触:你来找我要,搞得就跟我不讲信用一样,既然你搞得我不讲信用了,我原本想按时还你钱,现在便要拖一拖。
而“结账”是什么意思呢?你仔细想想,平时你会在什么情况下“结账”?在饭店里吃完了大餐,豪气的在自己的朋友面前拿出钱包,叫来服务员甩出一沓钞票,嘴里说出“结账”,这是一种自己主动买来的自信,也是一种对自己刚刚享受完的美食和服务平等的交换。
所以,我更倾向于与自己的客户“结账”而不是“要账”,这还没完,“结账”只是让双方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具体该如何真正的把钱结回来,才刚刚开始。
**结账的具体工作,叫做结算。**
我们要把账目计算清楚,当然,对于我们自己都不清楚的账目肯定要搞明白的,但这只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还有更重要的理由,在结账这项工作中,我们需要了解欠钱方的心理:
>他为什么不还钱?
他为什么不足额还钱?
他为什么不按时足额还钱?
***对于欠钱的人来说:只要要钱的人不问我要的急,不问我要那么多,能拖就拖,能少还点就少还点。***
所以,**我们自己搞清楚账目,为的是给欠钱的人施加必要的压力。**
当欠钱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在什么时间还多少钱的时候,他是没有压力的,就像孩子放学后忘记明天要交什么作业而疯狂的玩到半夜一样。
当欠钱的人以为要钱的人不知道在什么时间问他要多少钱的时候,他也是没有压力的,这就像孩子会在暑期长假的前一大半的时间里压根儿不写作业一样。
归根结底,就是欠钱的人从借钱到还钱的中间时间段里没有还钱的压力,到了规定的还钱时间后,他才瞬间感受到压力,但却无能为力,只好能拖就拖、能少就少,这就像孩子们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通宵写作业一样,然而,就算作业的数量补齐了,作业质量也无法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
所以,我们自己把账目搞清楚是为了时刻提醒欠钱的人:您将要在什么时候还多少钱。让他时刻感受到还钱的压力,时刻把“还钱”当作一件重要的事,不至于临到要还钱的那一天委屈的说自己没钱,能否少给或者晚给。
另一方面,我们把账目搞清楚搞细致,提前让对方时刻核对账目的变化,杜绝在履行还款义务之时因为账目不清而延期或者中止还钱。
**最重要的,我们就是要告诉对方:我们自己时刻关注还钱这项工作,每天每时每刻我们都清清楚楚的知晓账目,请对方也重视这项工作,没有耍赖、扯皮的可能,就算最后因为某些原因必须实施法律手段,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已经为打官司准备了充足的证据。**
要帐,不是要钱,而是结账,结账要算清楚才能结;**把结算作为一项日常,是每个生意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