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的第十八课,行为经济学第三节课

**_那些自愿决定去做的事,比如决定自己想要这份工作而非那份工作,自己选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日期,会有更大的概率坚持到底,实现预期。_**
* **_——《如何想到又做到》 肖恩·扬_**
我一直以为,参与感其实就是付出,只是很少有人能够明白。
因为只要你有哪怕一秒钟用在思考某件事上,实际上你就已经付出了生命中一秒钟的时间而浑然不自知,当然,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
回过头来,我们发现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其实,“浪费时间”这样的判断,是一种滞后判断。当我们认为自己“浪费时间”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为之付出时间的事情,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如果我们参与在一件事情中得到了满意的收获,那时间并没有浪费;如果我们得到了惊喜,那所有时间的付出,就是超值的。
看到了吗?这看似是一个结果导向,但其实,我们如果重视过程,那么就会是不一样的结果。而这过程是什么呢?
是参与并且不断的投入。
在销售的过程中,让客户参与的办法就是:需求。无论是刚需还是潜在需求,就是要不断的激发客户的需求。
有关激发需求的具体操作方法需要举出各行各业的各种普遍和个别案例,但是,都离不开深入客户群,与客户的深入沟通,了解客户;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明显的诉求,潜在的需求,找到让客户参与到商业活动中。
这说起来很抽象,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刚吃过晚饭赶着去单位加班的人看到一个龙虾烧烤店免费大酬宾,门口排满了人,他也不会去考虑一下。
而如果他非常赶时间,在打车平台上看到了各种叫车的价格,他会毫不犹豫的以多支付费用的方式坐上车,尽快去单位加班。
好了,参与感与需求有着强烈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不断的投入劳动。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付出时间一样,只是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很多,却又不知不觉的放弃;从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商业活动中,我们有的时候在一些谈判中,会延长谈判时间,会逐步要求对方提供信息,这就是要对方不断的持续投入付出,然后再让对方反应过来,原来他已经付出很多,不得不重新审视谈判条件从而推进下一步的工作。
我们的销售员有的时候也是如此跟踪客户的:当客户面对多个销售员的时候,谁能在客户决策前一直让客户为此投入时间、准备材料、提供信息;那么这个销售员的成交几率就越大。
参与和投入,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
谨慎参与后的持续投入必有收获,这条原则,无论是主动抑或是被动,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