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气是提醒……
Galaxy 2020.11.21

情绪失控,被气着,其实是一种信号。我们心里多少都有数,其实并不应该那么理直气壮,自己以为的那些导致愤愤不平的原因多少有点强词夺理,更像是自圆其说的借口。
如果别人的行为能激怒我们,如果我们看别人不顺眼,也许不是别人不好,也不是环境太糟,而是自己还不够优秀、不够强大,生闷气或者任由情绪剥夺生产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消耗生命。
无疑,回家继续练功是唯一的正道,然而,不知道是情绪惯性太大,还是我们喜欢沉迷不愿自拔,要想快速灭火需要主动干预。
忙字解千愁。可以让大脑切换频道处理其他事务,如果迅速进入脑力活动有难度,也许轻松的阅读效果会不错,选择合适的内容,情绪就被转化了。实在没心思的话,至少还可以无缝切换到体力劳动中,做家务同样也会分泌多巴胺。
冷静下来理智就上线了,不满之余,总会发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继续修炼……
### 不伤和气的迂回战术
Galaxy 2020.11.22

情绪中别讲道理,用情绪回应情绪。任性也需要生存空间,太理性太辛苦太没人性。
在包容的关系中、在安全的关系中,对情绪可以先“无脑”接纳,特别是涉及不在场第三方时,站队很重要,比道理重要,比理性重要,比对错重要。
就像怒气中的孩子,即便他想砍人你也要先应下来,接着还要假戏真做地备战,顺着愤怒的情绪讲着顺势而为的道理,转眼间孩子自己就清醒了。反倒是思维定势般的安抚、开导、对抗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无法消解矛盾。
对孩子好使的伎俩,大人同样需要,情绪都是同一种物质,愤怒的时候,谁会因为自己是成年人就立地成佛无差别地通情达理呢?!
道理当然不是不能讲,但要采用迂回战术,迂回地让对方不用放下成见、不必灭自己威风就能若有所悟,进而完全没有辩驳的必要,一切就那么自然而然。
### 用好习惯克制坏习惯
Galaxy 2020.11.23

决定做一件事情,需要理由,愿意放弃一件事情,即便是明明弊大于利的诱惑,也同样需要更有力的理由。就像一些毫无营养的淀粉类零食,除了喜欢那个味道、那个材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垃圾食品,但就是很没出息地喜欢吃那种东西。水果、坚果虽好,但还是取代不了垃圾食品带来的满足感。
对于理智难以管控的坏习惯,放任就是助长。情况不会自动好转,没有建设性干涉,就会一直处于失控状态。零食瘾如此,游戏瘾亦如此。作为父母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如何指望孩子有节制地玩游戏呢。
虽然很难抵制诱惑,但我有个习惯,更准确地说是自己认可的原则,就是认为晚上刷牙之后就不应该再吃东西。我发现这个认知与吃零食的冲动互斥时,我总能做出明智的令自己骄傲的选择。
所以,与其徒劳无功地一味抵制坏喜欢,不如用好习惯克制坏习惯,用认知抵制欲望,用忙碌驱赶烦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不好使,那肯定是没找到对的那把钥匙……
### 有时候,给建议也是一种冒犯……
Galaxy 2020.12.4

人人都喜欢舒适、愉悦的沟通体验,所以,作为幸福源泉的长期亲密关系,必然符合完美沟通拍档的标准。
完美沟通体验并非是苛求或者奢求,运气好的话,遇到对的人怎么都合拍。如果不是“天生一对”,只要可塑性尚存,并且双方都有努力改进的意愿,那么,通过反馈彼此互适应,一样能达到习得性完美,而且,来之不易,更显珍贵。
哪怕是亲密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往往期待更高,所以,有时候,给建议也是一种冒犯,需要继续磨合。
发泄情绪时,理智地给逆向建议是火上浇油;本来平常的闲聊陈述,好为人师地给建议是没事找事,把火力引向自己;高高兴兴分享快乐时,不要假正经,就像小伙伴给你一根棒棒糖,大大方方接着,一起没心没肺乐着,最好。
很多时候,分享需要的只是认同,对方没有明确要求的、尤其是不需要的,不要自作多情、自以为是、自讨没趣,没有默契、没有包容、没有信心,最伤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