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共学《反脆弱》 Day08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一、为什么要引⼊随机性?
随机性作为一种必需燃料,是反脆弱性系统必不可少的。
在市场上控制物价,或者消灭投机者那些所谓的“噪声交易者”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温和波动,会给人以稳定的错觉,殊不知,由此形成的平静期却可能被激烈的起伏打断。
因为大家不能适应波动性,因此,他们将最轻微的价格变化也归咎于内幕消息或系统状态的变化,继而引起恐慌。
当某些系统陷入危险的僵局,只有随机性才可以解救它们,给它们自由。我们可以看到,在“布里丹之驴”的假想实验里,如果缺乏随机性,那头驴必死无疑。
将随机性噪声注入系统,以改善其功能的想法,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一定程度的混乱反而有助于稳定系统。因此,在系统中引入随机性是必要的。
二、随机性有什么好处?
随机性在很多方面都有好处:
1.对于机器
轻度控制是最有效的;严密控制会导致过度反应,有时甚至造成机器的分崩离析。
2.对于森林
变化也可起到大清洗的作用。小森林的定期火灾清洗了这个系统中最易燃的树木,令其没有机会继续繁衍。而系统性地预防森林火灾以确保“安全”的措施,却将导致下一场火灾的程度更加惨重。
3.对于经济
稳定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挫折的磨炼,企业在长期的稳定繁荣中变得非常脆弱,隐藏的脆弱性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暗积聚,因此,将危机延后并非良策。
4.对于市场
市场缺乏波动性会导致隐性风险肆意增长。市场越是长时间地规避了动荡,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损失就越惨重。
一个持续波动的市场不会让人们长时间处于没有任何“洗牌”风险的平静期,但这也防止了那种摧毁性的市场崩盘。
5.对于信号
微弱的求救信号,弱得很难被远程接收器收到的信号,在有一些背景噪声和随机干扰存在时反而可以被听到。
6.对于搜索工作
随机性在搜索工作中也起到了作用,有时甚至比人更管用。
纳森·梅尔沃德让我注意到1975年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一篇很有争议性的论文,文章称随机钻探比当时所用的所有搜索钻探法产生的结果还要准确。
以上是作者在本章中所例举出的一些例子,由此可见,随机性的好处可以说存在于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波动往往被斥为混乱,但经历着波动的所谓的混乱系统却可以通过随机性保持稳定。
三、如何引⼊随机性?
1.古人的智慧
古人开发了隐秘而复杂的方法和技巧来探索随机性。他们在逆境下完善随机抽签的方法并将其融入占卜中的。
这些抽签的目的实实在在地是要挑选出一个随机的解决方案,但又不用自己做出决定,并终身承担该决定带来的后果。
2.现代人的做法
在缺乏危机的情况下,隐藏的风险会逐步积累,因为人们倾向于将越来越多的风险隐藏在统计分布的“尾部”,事实上,这提高了遭受罕见恶性事件打击的风险。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几个具体领域中的例子向读者阐述了引入随机性的方法:
a.随机噪声
通过一个被称为随机共振的机制,我们可以在背景中添加一些随机性噪声,从而使你听到的声音(比如音乐)更加真切。
往信号中添加随机性电子噪声会将信号的音量提高到检测临界值之上,从而被听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比随机性做得更好的了,而且随机性是完全免费的。
b.退火工艺
这是一种使金属更强韧、质感更均匀的技术。
它需要给材料加热并控制其冷却过程,以增加晶体的大小,减少瑕疵。热量导致原子脱离最初的位置,随机地在高能状态下漫游;冷却则给予它们更多的机会,寻找新的、更好的结构。
这些方法的本质概括起来就是: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四、读书就是⼀种引⼊随机性的⽅式,想想为什么?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读书是一种引入随机性的方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读书让我们的思想处于持续“波动”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说不经常读书,那么,他的思想在一定时期内看上去是稳定的,他可以按照固有的方式及心态去工作、去生活,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他所见到的这个样子,人们都是这样生活的。这样的状态貌似是风平浪静的,也没有任何不妥。
而多读书,会让一个人在思想上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他有时会因为接触到的新东西与自己原有的观念不同或者完全相反而彷徨;也会因为遇到了那些写出了他心声的作者而内心喜悦。
他的思想会在各种不同的感知里波动,这种波动有时会让他感觉到不适,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波动的存在,才使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从容面对,因为,很多问题的答案他可能已经在某一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2.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
正如今天共读这一章里关于退火工艺的描述:它需要给材料加热并控制其冷却过程,以增加晶体的大小,减少瑕疵。热量导致原子脱离最初的位置,随机地在高能状态下漫游;冷却则给予它们更多的机会,寻找新的、更好的结构。
读书对于人类有同样的作用,通过读书,可以使我们原有的认知在读书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正如退火工艺里加热再冷却的过程一样,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脱离了最初的位置,最终以一个更好的方式固定了下来,也就是笑来老师所说的,我们的操作系统得到了升级。
3.对我的启发
一定要多读书,并且是读好的作者写得好书。定投课堂为大家组织的这个共读活动真得是特别好,它可以让我们充分体验社交学习的好处。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爱上读书,在真正阅读好书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一个人读书、学习容易产生的惰性。
在鲸打卡里,还可以互相点赞、评论,这样做不仅可以为他人赋能,也让我们看到了对同样的文章的不同的解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另外,班长及班委们还每天花时间为大家推优,为精选作业做证书,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能够激励更多的战友加入到共读中来。而更重要的是,学习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五、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我们有一种叙述依赖性,总要为行动和冒险做出合理的解释。
我的思考:
这句话让我想起Liuda老师在逻辑课里讲到的过程谬误里的证实偏见,两者的小区别在于:
证实偏见是人们会去搜寻、解读、支持和回应自己原来那些信念和假设的一些信息;而这里的叙述依赖性,是人们总要为自己的行动和冒险做出合理的解释。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到办公室里一些已经有孩子的同事们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还要忙着接送他们上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我当时的想法是,等我以后有了孩子,我绝不会给她报那么多班,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当然,我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来支持我这样的想法,比如,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现在,当我也有了孩子以后,随着她慢慢长大上小学以后,我同样也在周末忙着接送孩子上兴趣班,虽然给她报的门数并不多,但这其实已经和我当初的想法不一样了。
然而,我依然可以找到理由支持我现在的做法,比如,现在时代不同了,孩子学习技能的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或者现在的孩子都在兴趣班学习,自己的孩子不学就会落后等等。
看来,这种叙述依赖性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定要注意识别,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笑来老师常说的那句话:逻辑差啥也干不好!
我们都是长期主义者,我们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不过,正如胡适先生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先行动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