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定投人生课堂”为期6周的第六期共读活动结束了。所读的是塔勒布的《反脆弱》,20多章硬啃下来,有点顾头不顾腚,幸好共读计划安排了每天作业,把这些文字重新翻出来读了一遍,全书的脉络和主要观点才逐渐清晰起来。_

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所示,“从混乱中获益”,实现“反脆弱”,这就是在不确定世界里的生存法则,也就是文章的主题。
如果用一小段文字概括核心观点,就是——
>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
>
>
>
> 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至于如何实现反脆弱性,个人理解文章从两个大方面给了答案:
**一是,形成正确认知。**比如要拥抱不确定性,理解反脆弱性中体现的不对称性,理解一些典型事物的脆弱性,比如政府、体制和结构化的教育、现代医疗制度等等。
**一是,采取正确的策略**。作者非常反对夸夸其谈,而主张行动。而行动需要好的策略。其中提到了一个策略——“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广而言之,是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案组成,并摒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的策略。
读此书正值七一前后,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红色教育尤其是红色故事更是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其中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看到了“杠铃策略”的应用。
##### 青年毛泽东读书和锻炼的故事

青年毛泽东有一句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一方面酷爱读书,他曾这样描述他在湖南一师图书馆读书的感受:“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就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他读书涉猎非常广泛,曾经为了锻炼注意力,还专门到闹市读书,完全就是一个“书痴”。
但他不仅如此,还酷爱运动,早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他就特别重视体格和意志的锻炼。他认为体育的目的,不仅是强筋骨,还在于强意志。力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经常进行冷水浴、风浴、雨浴、日光浴、登山、露宿、远足等活动,还自创了“六段锦”体操来锻炼身体。
斯文的读书人和强健的运动好手,看似两个极端融于一体,帮助毛泽东在充满不确定、曾经起起落落的革命生涯中保有敏锐的头脑和强健的体魄乃至恢宏的意志,领导人民达到了胜利的彼岸。
##### 陈延年狱中故事

另一个故事并没有这么广为人知,但拂去历史的尘埃,悲壮而不无遗憾的英雄事迹背后,展现的历史细节却让人深思。这是革命先烈陈延年被捕狱中斗争的故事。
陈延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作为大知识分子陈独秀的大儿子,他受过良好教育,曾习法文,后攻法学,跟随周恩来等留学法兰西,1927年被捕前是江苏省省委书记。
历史记载:陈延年被捕后,自知危在旦夕,但仍沉着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他素来衣着俭朴,且重视体力劳动锻炼,故体格健壮,皮肤粗黑。**被捕当天,他身穿短衣,裤腿上还扎着草绳,很像干粗活的人。在初审时,他化名陈友生,自称是某家雇佣的伙夫。审问官目睹他的形象装束,再据他与军警搏击的情况,以为颇合其交待的身份,想草草发落早日结案。审问官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一身伙夫打扮的人,竟然是中共的省委书记。
读到这里,陈延年的形象不难想象:一个注重劳动锻炼,外糙内秀的年轻人。无疑,他在生活中践行着“杠铃策略”。这种看似两个极端的不协调差点让他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死里逃生。这就是“反脆弱”!
历史还是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的朋友不放心,积极营救他,找到大文人胡适,胡适转而找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曾是陈延年的师长)帮忙,不料此时的吴因为主义信仰不同欲致陈延年于死地,反将陈延年的真实身份告知国民党人,最后导致陈延年英勇就义。
这就是塔勒布提到的导致脆弱的“天真的干预”吧。
一声叹息,历史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
再回到《反脆弱》一书,这本书很多观点有点非主流,读者们也不一定全盘接受,但在读通俗大众读物的同时,花点时间好好读一读这样充满思想性的书,这本身就是在实践杠铃策略,走向反脆弱。
**历史中的真实故事**
早年毛主席在湖南搞工农运动时被抓,将被押到敌人驻地枪毙。临行前,他找同志借了两块银元,途中用来贿赂敌人士兵,才得空逃脱。这两块银元花的太值了!
知道这个故事并没有影响毛主席在我心中的伟大形象,只是在看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行刑一段星爷给一张百元大钞化解危机时,更有一种滋味在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