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底,四川卫健委出台的关于“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的消息一出,网上议论彻底沸腾,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忍不住截图发了个朋友圈,收到各种有趣留言,其中一位高知高龄未婚未育的男教授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女生比男生的优越就体现出来了!
做为一枚低知高龄未婚未育女性,此时此刻,到底应该高歌一曲学友哥的: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还是应该淡定的发表两个字:呵呵!
事实上,我的真实反应出奇平静,这几乎就是意料中的事,只是晚了这么多年而已。了解了婚姻制度的起源,是因为发明了盐的那刻,就把爱情与婚姻分解成两个完全不同的课题。
做为70末出生的超生代黑户,能顺利出世已经是烧了高香,想了解那个年代为了控制计划生育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可以读读莫言的《蛙》,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文中姑姑还是那个姑姑,只是计划生育把姑姑从活菩萨变成了活阎王。
70后的最佳生育时期,那会提倡的是晚婚晚育,从来都是听Dang的话,结果,一不小心晚过了头,成了大龄剩女,等后来再成熟一点,有结婚想法时,发生身边的人都在经历离婚潮,人是环境的产物,尤其自己意志力薄弱时,心都是随境生的。
早些年我就已经意识到,婚姻制度有可能会被瓦解,但可能是多年后,不一定是有生之年能看到的。事实上,这一天比想象中来得快,当身边开始潜伏越来越多的“大龄青年”,我就预感普世的价值观正在变迁。
“大龄”可能只是基于当下时代的界定,以人类曾经能存活的年龄而言。而未来,当人类寿命普遍达到120岁时,60岁后的退休人生不过是人生第二次生命的开始时,现在的大龄不过是青春期而已。
回到主题,怎么看待晚婚晚育?我的答案是,每个人按自己的节奏活,按自己的想法选择婚或不婚,育或不育,千万不要被社会当下价值观绑架。因为价值观这概念随时都会变,纵观历史,尤其在宏大的社会结构中,个人意愿微不足道,但人类的进化,信息的扁平化,人们意识到提升已经超越空前。
无论晚婚还是晚育,心理准备好了,身体允许,任何时候都合时宜,做任何一件事,早晚都是不同的风险和奇迹。看似那些很早就完成了“人生大事”的人群,也提早经历生儿育女的艰辛和快乐。晚些经历的人也不一定错过什么,不婚不育同样也有其艰辛和快乐,毕竟人生活法也是排他性。选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之路即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不妥协,不焦虑,不逃避,在人生不同的年华里都可以活出自洽的自己,社会的进步也终将往多元化发展。
自由日记:第9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