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是一种受到直接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由五种味道——甜、咸、苦、酸和鲜组成,其中最后一种味道是近期才予以承认的。味觉指的是能够感受物质味道的能力,包括食物、某些矿物质以及有毒物质的味道,与同属于化学诱发感觉的嗅觉相比是一种近觉。大多数动物其口腔中都有味觉感受器,然而相对低等的动物在其它部位可能会存在额外的味觉感受器,例如鱼类的触须及昆虫足末端的跗节和触角。和其它多数脊椎动物一样,人类对于味道的实际感受还受到不太直接的化学刺激感受器——嗅觉的深度影响,我们所闻到的味道在大脑中和味觉细胞得到的刺激合成了我们认为的味道,当嗅觉缺损时,感受到的味道也就会跟着变动。
西方的专家传统上认为味觉有四种基本味道组成:甜、咸、酸、苦。而日本的专家则识别出第五种味道——鲜味。最近,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学建议味道还包括一些其它的元素(鲜味,我们最能感觉到的脂肪酸,以及金属和水的味道,虽然后者通常由于味觉的自适应性而被忽略[来源请求])。味觉是中枢神经系统所接受的感觉中的一种。人类的味觉感受细胞存在于舌头表面、软腭、咽喉和会厌的上皮组织中等。
两种类型的嗅觉:正鼻嗅觉和鼻后嗅觉。不要被科学术语吓倒。这只是一种区分气味进入鼻子位置的奇特方式:前鼻(通过鼻孔),后鼻(通过嘴)。
其它影响味觉的因素包括:
1.衰老 2.色彩/视觉损伤 3.荷尔蒙作用 4.基因差异 5.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味觉感受越明显。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变得迟钝。)6.药物及化学品 7.自然物质 8.中枢神经瘤(尤其是颞叶病变),以及其它神经系统因素 9.鼻塞 10.缺锌(缺锌的时候,会出现消化功能减退的现象,会出舌黏膜的增生、角化不全、味觉敏感度下降、食欲不振、厌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味道实际上是咀嚼过程中所有感觉的混合(比如味觉、触觉、化学灼热感以及嗅觉),其中的嗅觉在感觉味道的过程中占最主要的地位。
影响味觉敏感的行为和改善:
长期进食多油、多盐(钠)、多糖,降低味觉敏度,相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开始少油、少盐、少糖,可以慢慢的恢复味觉敏感度。
味觉感受器是通过味蕾上布满的舌乳头,通过神经系统传给大脑。长期吃多油、咸和甜度高的食物,会损害味觉敏感度。刷舌苔用偏硬的刷毛刷舌苔会损伤舌乳头。
咖啡粉可以帮助恢复味觉,经常闻咖啡粉的味道,对生理性引起的能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如果时病理性的例如神经中枢受损,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