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500字的感觉:触觉--药盐在手**
最近,早晨起来,攥拳头时,右手得关节很紧,尤其是中指关节疼、肿,医生说是关节炎!开了中药,让回家配合颗粒盐炒热,把右手插进去暖一下。看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给关节处打针。
想想都觉得恐怖,关节那里连点肉都没有,打针肯定疼。不过同时还非常好奇,为什么我的手指会得关节炎,误诊吧?还是身体出现问题了?
今天第一次尝试炒药盐,没经验,炒的太烫了。
于是,先把手放在上方,感受下方传递上来的热气。秋日的早晨已经很凉爽了,所以把手放在上方时,从下面传递过来的一缕缕带着中药味儿的暖气,让人觉得舒服极了。
一会之后,先从药盐中挑选出一些中药放在盐的上方,把手放在上面之后,感觉扎扎的,热气透过中药传递到手指处,暖暖的。
慢慢的,药盐温度降低,遵医嘱,整个右手全都插入,顿时这个手周围都是沙沙的、扎扎的暖暖的,各个关节吸收着这份暖意,像干涸的田地吸收水分一样,麻木的关节开始得到舒缓,医生说得关节炎的那一节最为明显。
难道是是真的得了关节炎!!
大概多了十多分钟,药盐只有一点余温,于是用手抓着这些药盐把玩了一番。各种中药,有树枝样的,有干木耳样的,有桃胶样的……有点扎手。
希望药盐能有效!不想打针!不想打针!不想打针!
**标注名词和形容词**
稻盛和夫新作《心》的序言:《稻盛心学》
只标注了名词。这篇文章中所用的名词几乎都是抽象名词,没有具体名词!作者简介如下:男,江苏无锡人。1969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1992年开始创办企业;现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翻译了20多本稻盛和夫的书,并且自己也出版两本书。
依然不能解释,抽象名词用的多就说明受教育程度高吧!
那么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到底和学历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关系呢?
**分析一篇文章**
作者想传递的感知是什么?感受到了吗?我会怎样写。
分析《稻盛心学》这篇文章。
开头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心。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是稻盛先生的回答:心是良心,看似答非所问,实则从心的本质来回答,心是良心,是真善美;因为稻盛先生努力实践真善美,所以他的企业做的都非常好,哪怕是接手了了刚刚宣布破产的日航,一年后,业绩就从谷底飙升到顶峰;所以稻盛和夫的心学就是实践真善美,时时事事让良心,让自我绽放光彩;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性呢?稻盛和夫先生从切身经验中总结出六条,称为“六项精进”原则。努力实践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原则,不让自己将来后悔。
作者想传递的感知:稻盛先生的心学非常有用,要努力实践,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会怎么写?
还没读完,不知道呢!
本周又多了五个作业:
1.你遇到过的最好的教程?
应该是高考时的物理参考书《各个击破》。
每个知识点,从基本概念开始,到简单的题目,最后是灵活运用。
已经对物理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我,学会了物理。记得我的物理从初二开始学,就一直很差,第一年高考时,差不多考了不到20分。但是用这套书,从原来的不到20分,提高到80多分。最重要的是,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不过应该也和我当时的心态有关。那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会的状态。
2.你需要的教程别人写的好不好?
写写最近用到的两个教程
第一个:生物高考复习资料
疫情期间,帮助一个高三的亲戚学习生物。他的高考复习资料,感觉写的不是很好,知识点非常全,是优点,但遗憾的是,没有区分重点和非重点,所以感觉看起来整本书都是知识点。
另外知识点整理的不够系统,感觉用思维导图整理会更好。
第二个:魔方教程。
疫情期间,婆家12岁的姨表弟想学学,于是我找上段中高三的小伙子,给了一份他自己使用的教程。结果完全看不懂,让这个高三小伙子来讲,也是听不明白。
于是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份视频教程,发给姨表弟来看,结果发现他也看不明白。于是我把那份视频教程自己学会,然后总结其中一些知识点,教给他。最后就是看着公式能恢复。但是这些公式本身就是这份视频教程中的。
作业3.4.5还没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