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作为新时代的共和国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点法、懂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下一些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律事实】**
人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大部分关系都是“社会关系”,如恋爱、友谊等关系,其中很多不会被法律规范所调整,而是通过道德、习惯、宗教、团体意识等约束。所以,一件事情,如果不被法律调整,就不构成法律事实,如果需要被法律调整,就会形成法律事实,其社会关系被“法律规范“调整之后,会被赋予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由此便转化为法律关系。
> 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通常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来组成。
> 主体:法律关系上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和国家。
> 客体: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
> 内容: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我们来看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例1】同一个班级的小明向小红表达了喜欢她的意思。
【例2】公交车见到老人不让座。
【例3】公交车见到老人不让座,被愤怒的老人打伤。
【例4】小红与小明在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登记为合法夫妻。
【例5】北京市人大常委2014年通过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违者将被罚最高200元。某人在厕所抽烟。
【例6】小张向当地税务机关自行申报2020年度个人所得税。
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概念:法律事实
>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根据法律事实的定义, 例1-2均不属于法律事实,例3-6均属于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分类】**
法律事实一般分为两类:事件与行为。

【例1】某天,某山区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
【例2】自然人的出生和死亡
【例3】王老五和自己妻子购买飞机票去香港购物
根据法律事实的分类, 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行为是指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所以1-2属于事件,3属于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我们来看看关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小龙的故事:
【例1】他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看中一块橡皮,定价2元,于是用自己的零用钱将其买下。
【例2】,他观看自己的偶像直播时,用自己的“零用钱”先后打赏价值400万元的礼物。
【例3】他与父亲去亲戚家串门儿时,因帮助亲戚刷碗做家务,亲戚赠送给他价值2000元的全套黄冈数学试卷,小龙很开心!
以上三例中,小学生小龙作为自然人,显然是上述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分别是买卖橡皮、接受和打赏礼物、赠送和受让试卷,内容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那小龙的上述行为到期底有没有效呢?
根据法律规定: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辨别:
> (1)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 (2)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3)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4)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5)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们用一张图总结如下:

显然小龙是一个限制行为能力人。
我们判断一个民事法律行为有没有效,主要是看是否满足三要素:

三项生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
> 1、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2、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在例1中其购买橡皮的行为与其年龄相适应,该买卖行为有效;
在例2中,该给主播打赏的行为与其年龄不相适应,因此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其父亲同意或者追认后方为有效。
在例3中,其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例4】小龙在游泳池溺水,救生员老虎要求小龙的老爸大龙赠与其100万元并安排其到大龙的公司工作后就立刻下水救人。大龙迫于紧急情况,不得已而答应。此种情况下,大龙出现了一个暂时性的急迫困境,老虎故意利用大龙的困境与之达成了明显不公平的赠与合同。大龙是否有权通过司法途径撤销该合同呢?
根据法律规定:

本例中,老虎这种行为属于趁人之危,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大龙不得已与之达成合同,大龙有权通过司法途径可以在1年内行使自己的撤销权。这样的结果,你是否觉得大快人心呢?
看来,多学些法律知识关键时刻还能挽回不少损失呢。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