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既要立鸿鹄之志,也要脚踏实地做好“三月聚粮”的长期准备,这个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和心理上的。1989年巴菲特买入富国银行,次年因公司计提巨额坏账股价下跌50%,而他却不为所股价所扰,一路增持,到1993年底富国银行股价上涨超过1倍、年化收益率达到26%,他在致股东信里提到自己的目标“在伯克希尔,我们乐意买那些暂时一年不挣钱的公司或投资项目,只要它将来预期能有20%的净资产增长。”,持股4年亏掉1半这事,要是搁普通人那儿,根本拿不住,亦或者即便终于拿住了,也会在解套之后赶紧卖出,根本不可能赚到大钱,但是对有志向有目标的人而言,在目标达到前的等待过程并不那么煎熬,因为他们是真的相信且能看到未来的人,股票不过是他们信念的延伸,当然这里还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自己买的是什么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毕竟那时的巴菲特已经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了25个年头。
重读庄子的《逍遥游》让我明白了,为何自己炒股6年还未在任何一只股票中赚过翻倍的钱。不是因为选股的问题,也不是因为着急用钱而被迫卖出,而是因为自己的目标就像燕雀一样,从未立下拿住一倍的鸿志,所以稍有盈利就拿不住。市场上任何一只股票翻倍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说它们有何相似之处,那就是涨前磨死人,涨后吓死人。涨前磨死人所以稍微赚点钱就跑了,涨后吓死人所以看到涨得高了就不敢买入了,结果就是横盘一段时间之后向着一倍奔去。这样的经历,我经历的次数两只手都数不完,该熟悉的套路和方法都知道了,未来如果自己还不能改变,那么无论多长时间我都是在混日子。
《逍遥游》中提到宋荣子这个人,说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道出了如何在充满诱惑的市场上保持一颗平常心:当一个人的内心有坚守的原则和目标时,无论外界如何通过消息进行洗脑,也无论市场如何通过股价进行操控,他都会因为有一个内部的评价标准而支撑着自己走过孤独之路。而这个评价标准就是问自己“这事儿做的是不是对的?”,如果确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哪怕外界如何不认同,不看好,都要坚定。总之只要内心有坚定的评价标准结果大都会是好的,因为如果错了,就当是花钱买来了经验,下次就知道该如何避开,如果自己的原则是对的,那股价的大涨就是对内心坚定的最大奖励。而如果一个人竟然因自己内心不坚定而错过了,结果不仅没增长本事还没有赚到应赚的钱,那又能怪谁呢。
这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和智慧远非上述这些,这里只是很少的一点,以后有空,我还会拿来反复看,就像体育能强健人的体魄一样,哲学能强健人的心性,让我们在纷繁复杂而又多变的世界里看透表面把握本质的同时从理性和思想的高度来克服人性中的弱点,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中间肯定会有多次反复也会有让人气馁灰心的时刻,但是只要我们相信勤能补拙,相信未来每一次正确的行动都会让强化一次有益的神经元关联,直至到最后它们强大到成为自然的一天,那么我会更有信心于力量的阔步前进。别的先暂且不说了,在此立一个flag,等我持股翻倍的那一天,我会再次写篇文章记录这期间自己的变化来回应这篇《逍遥游》带来的智慧,相信那时的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