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犯焉识》是我系统地看严歌苓老师的第一部作品,那是在笑来老师的第1期写作课刚结束的时候,听了笑来老师对严歌苓老师的采访分享后开始读的。
在此之前,我看到有些公众号对转载的严歌苓老师的文章,都是倍加称赞。
说实话,我那时觉得严歌苓老师的作品有些难读懂(可能我看到的正好是我不太能读懂的一些篇章的节选),之前并没有系统地看过她的作品。
那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决定先读一本,于是,开始阅读《陆犯焉识》,立即感觉爱不释手。
严歌苓老师不愧是大师,她刻画的陆焉识、冯婉喻以及恩娘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活。
2.
之前看到过严歌苓老师的一次题为《一个写稿佬的生涯》的演讲。
在那次演讲里,严歌苓老师提到:当初写《陆犯焉识》的时候,她花了很多钱去青海体验生活,要开座谈会,要把劳教干部请来,要找人陪同,还要找很多关系来了解这些故事......
在那样的情况下,她基本是只有使命,已经没有养家糊口的概念了。
严歌苓老师说,她是一个职业作家,她喜欢这样一种职业的独立性,喜欢它的自由,那种没有极限的自由。
她的这种使命感让我景仰,同时,也让我更加看到了践行我们定投课堂价值观的意义。
我们要通过持续定投,让自己慢慢变富,直至获得财富自由,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还定投我们的认知、健康、亲密关系等。
只有这样,未来的我们才可以有胆量和底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必再为了生计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3.
在此次演讲中,严歌苓老师阐述了这样的写作理念: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后天训练对提升写作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从上了笑来老师的写作课,我对这一理念特别认同,社会上流行的那种“写作是无法教授的,无法训练的,是全靠个人天赋的”,这种说法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严歌苓老师在此次演讲中还提到:“职业化的训练不能给你天才,但是如果你有天才的话,它至少可以让你在使用你的天才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的所有的天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在演讲中,她不但提出了这一理念,同时也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进行高度自律的自我训练的。
像所有要去上班的律师和会计一样,反正到了点就坐在写字桌旁边,她对写作这个事情有一种很平常的心态,她觉得自己就是靠写作来养家活口的。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村上春树,他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位作家。
村上春树已经和自己的读者建立起了一种关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信用交易”。
为了维持这种信用关系,村上春树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尽可能花时间,不厌其烦地做准备、写作、修改。
为此还要搭上一个配套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每天坚持跑步、吃蔬菜沙拉、每天在书房里完成固定工作量,不怎么出去旅行,夜生活几乎是零。
严歌苓老师和村上春树都是真正具备长期写作寿命,并能持续有所进步的写作者。
4.
不管做什么事情,真正有天赋的人其实是极少数,所以,在必须做好的事情上,一定要努力做。
覃杰老师说:对于写作,有没有天赋,都应该好好写。
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从严歌苓、村上春树这两位大师的经历可以看出,写作必须是长期主义,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
各位战友,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