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和Liuda老师学习第4轮逻辑课。
今天学习概念8:我的更好(Mine is better)。

1.过度自信
作为现代人,我们很难不和别人比较,而我们都喜欢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胜过其他人所拥有的。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看成是我们的延伸,我们会极力维护它。
比如,小时候,我们会觉得“我爸比你爸帅气”,长大以后,我们会觉得“我的工作比你的工作好”等等。
“我的更好”是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情绪,这种观点很容易引发过度自信这种心理现象。
在远古时代,过度自信可以帮助我们生存,帮助我们繁衍后代。
余剑峰老师在得到《行为经济学》课程里提到了杜根定律:自信决定你的成功,你越自信,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度自信是有一定好处的。
然而,如果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和他人比较而获得自信的话,就容易变成表现型人格。
拥有表现型人格的人很难进行独立思考,他们不知道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是自己要成长,而不是和他人比较。

2.我不好,你好
我好,我不好,加上另一个维度,你好,你不好,会出现四种排列组合:
> 我不好,你不好;
>
> 我不好,你好;
>
> 我好,你不好;
>
> 我好,你好。
在这四种情况里,对于我个人来讲,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第二种情况,也就是,我不好,你好。
平心而论,从小到大,我并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因为,我的身边总有比我优秀的人。
每当看到他人轻易就可以考出好成绩或者熟练运用新技能,我就会感到自卑。
看了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之后,我明白了“现状”的本质,其实就是过往的积累。
那些现在比我优秀的人,是因为他们过往付出了比我更多的努力。
对于我自己,当我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3.如果突破人的自我中心,会出现哪些机会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一点:作为人类,我们就是很容易受到mine is better这种思维的影响。
如果能够突破人的自我中心,我们就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比如,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就有能力可以看到别人的好,而不会总觉得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虽然别人也还有不好的地方,但他同时也有好的地方。
不要小看这一点区别,迈出这一步,就是我们从表现型人格向成长型人格转变的开始。

4.成长永远只和自己有关系
我现在好,现在不好,加入将来维度,我将来好,将来不好,同样会出现四种排列组合状况:
> 我现在好,将来也好(不变);
>
> 我现在好,将来不好(堕落);
>
> 我现在不好,将来也不好(不变);
>
> 我现在不好,将来好(成长)。
从这四种排列组合可以看出,不管是否改变,也不管是堕落还是成长,其实都是自己的事情。
明确了这一点以后,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自己从那种与他人比较的状况中摆脱出来。
这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mine is better的思维中,让我们可以有能力进行独立思考。
当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时,我们会发现瞬间轻松不少。
对于定投策略采用者来说,只有不断磨炼自己的长期视角,才会明白,定投付出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
从知道到做到,就是要走很长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
让自己的车夫不断成长,让自己的白马、黑马不断被调教,更好的他们会带我们进入一个镜像世界。
另外,只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才能体会到通过长期持续的学习获得不断进步的那种喜悦,才能成为那个最终赢得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