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雷的第888篇镜像世界**
***
又读完一遍霍华德·马克斯先生的《周期》这本书,他对于周期的描述是这样的:
>并非一定要持续显示出前后如此高度一致的规律性才能被称为周期。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周期”这个词。……《剑桥词典》中对周期的定义是:“一组事件按照一个特定的顺序发生,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而且这种顺序经常重复。”……我们努力想要看透人生,方法是识别模式,进而找到人生获胜的公式。这条路,说起来很简单,但在很大程度上,做起来很复杂,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随机性,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情况,人们的行为却前后不一,甚至他们即使想和上次做得一模一样,也很难做到。
其实在我看来,一切在两个极端中规律的重复就是周期。马克斯先生用“钟摆”形象的描述周期的运动过程,而钟摆的两个终点其实就是两个极端,所谓的回归均值只是钟摆停留在中间均值的时间只是那一瞬,最终都会越过中间点向极端运动,也就是说在两个极端中重复的过程就是周期过程。
那么这样的规则可以运用在任何场景下,在赛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所著的《稀缺》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人们对待资源的两种状态:一种冗余,另一种是稀缺。当资源稀缺状态时,我们会产生“管窥”效应,也就是只看到少了什么而忽略多的资源和潜在的风险,那么当资源冗余的时候呢,我们也会产生“管窥”效应,只享受多的东西而忽略了少了什么以及潜在的风险。
无论是冗余还是稀缺,其实都是我们对于资源运用的两个极端;而我们就在这两个极端中来回的重复,从而形成了每一个人对于资源运用的周期性行为。
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中有高峰也有低谷,在高峰和低谷中经历人生的起伏就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客观规律。只不过不同的人的高峰和低谷之间的落差不一样,有的人落差很大,有的人落差相对较小,而落差相对较小的我们称之为“中庸”,但这并不代表没有落差。
两个极端之间的来回重复就是人生的周期性规律,你会发现我们有的时候口袋里有点钱比较富裕就形成了冗余,而当我们把口袋里的钱花掉了,突然又来了意外急需要用钱的时候,那就形成了稀缺。又过了段时间,挺过了难关,口袋里的钱又渐渐多了起来,我们又有了冗余,然而我们如果忽略了可能存在的意外风险,又会因为自己把钱花掉之后口袋里没有多少钱造成稀缺。
所以看清楚这样的周期性规律之后,你在稀缺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尽可能的主动创造冗余的准备,在冗余的时候就会提醒自己为稀缺留下一定的后路。这就像当我们看清楚投资市场中牛市泡沫和熊市恐慌之间来回重复的周期一样,清楚的识别周期,就能够让自己顺应周期的变化,从容的享受在周期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