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英语练习的第309天,写作的第84天,阅读的第多少天不知道了,一两年的时间了,每天一本书的练习大概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以上就是自己每天的业余时间做的事情,已经养成了习惯,不能说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但也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了自己的日常,每天到了那个时间,机械的去做这些事情,似乎是给自己内置了一个闹钟提醒一样。
最开始有有意识把长期要做的事情培养成一个习惯大概是英语练习进行了两百多天的时候,是首先练习了两百多天,然后才有意识到自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雷打不动,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坚持做完练习,现在回想可能与一个因素有关,就是把英语练习活动安排在了睡觉之前,总是要睡觉的吧,一想到睡觉,自然就会想英语练习是否已经完成,没有完成就立即拿起手机,花费10-30分钟完成练习。
阅读虽然已经有两年左右的习惯,但之前的阅读大多是无效的,漫无目的的阅读,几乎没有太多收获,如果你问我两年阅读收获了什么,除了“爱学习”这种虚伪的标签,其余可能并没有收获,但这两年也是最近概念想法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年的铺垫,自己可能也没有最近的“多读计划”,开始有意识的主动阅读,有目的的阅读,带着问题阅读,从阅读中找答案,从阅读找知识。这种学习效果自然会高效很多,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也逐渐的会有清晰的答案出现。给自己的启示就是,先做再想,无论如何先做起来,只有做起来了才可能会有实质性的收获,只有做起来了才会有自己的反思,才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否则读再多书,听再多道理,也可能只是自以为懂了,或者产生知识无用的错觉。
写作以前是一直畏惧的一项任务,更别提每天写作,想都不敢想,自己能够每天写作。其实自己几年前也尝试过日更,写不到200天就再也写不下去了,不是自己坚持不下来,其实是自己实在写不出内容了,一开始输出还有内容可写,写的阅读,重复的阅读,到最后自己果断放弃,计划通过大量阅读,增加自己的输入,然后再去输出。
阅读也坚持下来了,可到头来自己发现并没有从阅读有什么收获,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读了那么多书,哪一本书印象最为深刻?读了那么多书,自己学到了什么?这类的问题把自己难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真的没有学到什么。
阅读和写作都进行了升级,采取主动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写作作为阅读的输出,作为每一天的复盘总结。虽然现在这种模式还不够成熟,但总算模式正确了,有输入有输出,正确的事情,一直做下去,也一定会有符合预期的结果。
继续前行,并且不断在前进中调整方向,自己想要的,也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直到触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