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冬日海洋**
讲到上市历程一事,已近凌晨两点,酒吧客人渐渐稀少,侍者看来也着急下班,早已关闭了窗边的顶灯,使得外面夜色更浓几分。
原本还想讲下去,但酒吧营业时间也差不多快到了。
“要不明天再继续吧?”她提议,随即想起:“对了,你得回去墨尔本上班吧?已经耽误你这么久。”
“能找到愿意听我讲祖先这些前尘往事的人,我才是求之不得。”他将酒一饮而尽,“这些故事憋在我心里都很久了,我很开心有人听我唠叨。”
她莞尔一笑,端起杯子也将酒喝完。
“公司事务安排好了,明天上午打算去女儿学校找她午餐,其他便没什么事了。”
“女儿在悉尼读书?”
“她跟妈妈住,我只能是过来这边看她。”谈到女儿,他的语气变得相比之前柔和许多,“我跟你讲的这些家族史,她都没耐心听。”
她默然。离婚是怎么一回事她搞不清楚,事实上她认为自己现在连什么是婚姻都不明白。
第二天早上,小孩起来便嚷着肚子饿。她带去餐厅,两人坐在窗边卡座看风景,悠闲地吃了顿早餐。
今天首要任务是休息,她打算就在酒店看书,根本就没做任何旅行计划,但小孩吃完早餐就吵着要出去玩,还蹦了好几下以示没事,看来脚伤确实已无大碍。
“要不就去澳大利亚博物馆吧?”她提议,这是全澳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建于1827年,也是全澳第一家博物馆,原名是“殖民地开拓者博物馆”。不仅展品丰富,同时设有各种丰富多样的科普教育项目,包括科普电影、观看显微镜标本和野外考察等,看来可以混上一天都不会枯燥。
“不去博物馆,”小孩不乐意了,“博物馆好无聊。”
“这个博物馆可以玩游戏,”她说,给他看了些网上攻略图片。
“不要,无聊。”小孩将头扭向一边。“Boring!”
“要不去电车博物馆?”小孩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基本上收齐了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各样的汽车、电车和火车。
“嗯,是什么车?”
她打开博物馆官网,给小孩看相关中文介绍,他高兴地点点头。但一研究路线攻略,开放日期仅周三周日,今天正好是周二。
“那就海边吧?”
迫不得已,她只能祭出大招。其实原本来到悉尼,她就计划沿着海岸线徒步,还看了不少攻略,尤其是经典的路线,从库吉海滩(Coogee Beach)开始一路向北,经过克洛韦利(Clovelly Beach)、布伦特海滩(Bronte Beach)、最后到邦迪海滩(Bondi Beach),一路将见到巨浪滔天、独特礁石,原生灌木丛,风景如画的海湾,幸运的话,据说还可以看到跃出水面的鲸鱼。
原本担心冬季徒步温度太低,结果来了才发现这里跟广州一般,简直四季如夏,但小孩脚伤未愈,恐怕走起来也不方便。
“要不?我们打车直接去海边玩?”
“好耶!”小孩欢呼起来,说要带上小铲车去海滩玩。
小学二年级时她曾在海边住过一段时间,父亲临时工作变动调到一个海滨小镇,她由此得以常去海边玩耍。因为不会游泳,所以大部分都是在沙滩上挖螃蟹,灌水,用沙做城堡等等。
她记得童年第一次看到那片海的情景,比爸妈带她去更早。那时刚转学过去,班里没有朋友,只有同桌的小女孩会主动跟她说话,过了半学期,才算是和班里其他同学逐渐熟络起来。
有一次同桌邀请去她家玩,她们两人走了很久很久,她逐渐嗅到海腥味,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看到蓝色海洋。她站在海边看了许久翻滚的浪花,又试着用手去摸涌动的海水,跟同桌玩得异常欢乐。
同学家是渔民,住在海边的自建房屋里。女孩房间在二楼,从小窗可以望见灰蓝色大海,终日听到沙沙的海涛声。似乎总是冷飕飕的,即使夏天也很凉快。
晚上在他们家吃饭,喝到非常香甜的海鱼汤,还有红色的血蚌。晚上回家,女孩爸爸不放心,特地开摩托车送她到家门口。她一直记得那个父亲温暖的后背。
一年后她又转学了,跟那个女生寄过明信片,也写过信,但终究还是失去了联系。
已经很久没有想起学生时代的事情了,她的习惯是往前看。但在此看着彼岸的海洋,她却想起了少女时代的不安与无助。总是被猝不及防地扔进一个陌生的学校,毫无缘由地跟同学朋友们告别,每次搬家后几乎有半年时间都交不到朋友,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玩。
她的目光停留在汹涌拍打岸边的海浪上。海的颜色深浅不一,呈现不同色度的蓝,仿佛是有人从调色板上取下的样本。
这里的海给人一种特别健康、充满活力的印象。它们似乎并不在乎这个世界,也不在乎人类是否高兴或悲哀,就跟《星际穿越》那个一望无际的巨浪,让人感到恐惧,同时又极为迷恋那种荒凉和孤独感。
她想起沙漠里认识的那个航海水手,他关于海洋与人类关系的论述,他几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开始觉得关于这里的一切记忆都显得那么亲切而温馨。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的基底神经节跟七鳃鳗很相似,尽管有着5.6亿年的进化差距,但实际上我们跟原始生物的神经有着相同的区域,区域间的组织方式和连接方式也一模一样。”老水手说,“这就提醒我们作出决策时不要自以为是,别总觉得人类充满聪明才智。”
“但有时,听从身体的本能也更能了解自己。”他语重心长地说,最终决定时,应当察觉自己身体是抗拒还是渴求,往往更能抵达真相。
她将速写本和笔收到背包里,脱下鞋子,扯开袜子,让阳光直射苍白的脚趾,久久看着远处沙滩上用力铲沙的儿子。他正跟另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一起建造什么城堡,尽管语言不通,但似乎也玩得很尽兴,满头满脸都是沙。
海滩上人多得难以想象,恐怕除了游客,或许更多是当地人都跑来悉尼过冬。大概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澳洲时不时给人一种“是时候该去度假了”的感觉。
是啊,有这样的天空,有那样的海和山,谁还需要什么工作?
四周那样的喧闹,同时又如此安静,闭上眼睛,她感觉到自己彷佛被浪花缓缓推去了哪里。

201808 @意大利多洛米蒂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偶然的旅途》:
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5757941/
GitHub查看《偶然的旅途》:
https://github.com/sardine2/occasional-trip/tree/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