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叙述谬误
什么是叙述谬误?
叙述谬误指的是我们无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与事实混在一起,使事实变得更容易被记住,更符合道理。这种倾向的坏处在于它使我们以为对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
为什么⼈类如此容易⼀本正经胡说⼋道?
叙述行为来自一种根深蒂固的简化事物复杂性的生物需要,机器人也会有同样的简化过程。信息需要简化。
作为灵长类中的人类,我们十分渴求规律,因为我们需要把事物简化,好让它们进入我们的头脑,或者说我们可以将它们挤进自己的头脑。信息越具有随机性,事物就越复杂,因而越难以概括。你越概括,让事物越有条理,随机性就越低。因此,正是我们的简化行为使我们以为世界的随机性比实际上小。
应该如何应对叙述谬误?
在平均斯坦,叙述是有用的,对过去的调查是有意义的。但在极端斯坦,事情是不会重复发生的,你必须对不易捉摸的过去保持怀疑,避免进行简单和直白的叙述。
另一个方法是预测并记录预测的结果。
最后,我们还可能利用叙述,但要用于好的方面。
印象深刻的⼀句话是哪句话?
我们确实担心黑天鹅现象,但弄错了担心的对象。
## 努力在正确的地方
通过共读本章节,本章围绕叙述谬误进行了很多讲解和说明,给我的感知是,人们总是喜欢通过归纳和简化的方法将自己遇到的一切都进行叙述和整理,可是这个方法不仅执行过程中面临着抽象事物难以准确叙述的问题,另外在叙述后依然很容易将自己的个人主观认知融入到对事件的描述中,展现出来的结果竟然是客观+主观的混合体,甚至主观部分依然是不全面、不准确的部分,所以导致了叙述谬误的产生。
通过本章的阅读,我的理解是,我们把力气或者努力用错了地方,对于生活中的平均斯坦,易于描述,适合描述,并且通过叙述归纳后可以对未来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而极端斯坦事件,本身就是不常见、甚至稀有的,很多时候都是抽象的,所以不适合描述、归纳和叙述,并且由于它的稀有,我们对它的认知本来就不够全面和准确,所以强行归纳必然带来叙述谬误。对此事件,我个人认为我们只需记录我们所了解的,并标注清楚客观情况就会,不要加入任何个人情绪的描述,始终保持怀疑态度,把努力和叙述的主方向放在平均斯坦的事件上,但不要遗忘极端斯坦的存在,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风险预测,让时间完成一切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