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提到高尔夫你会想到什么?
先来说说我自己吧,在大叔没有接触高尔夫之前,我一直觉得这项运动这辈子都不会走进我的生活。因为它不仅贵,最重要的是它专属于一群人——老年人。我想,就连大叔自己没有接触之前也会这么认为。
那么再来说一下我的好友小贾同学吧,她老公已经打球多年,但她认为她老公同朋友们打球就是逛公园,只是这个公园环境更好一些,而且需要花钱逛,当然费用也不便宜。
再来看一下我的一位伽友,一次我们课前的闲聊,伽友觉得高尔夫根本就不能算是一项运动。
我想,我们三个人的观点不够权威,但我相信,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就是,高尔夫这项运动,在绝大数不打高尔夫的人看来,它专属于老年人,而且,不存在什么运动含量。
记得去年同大叔看第一场高尔夫的直播比赛时,认识了两位00后的双胞胎兄弟俩海格。最牛的就是,哥俩儿前后各获得了一枚欧巡赛冠军。

大叔很喜欢的几位高尔夫球星中的两位,其中一位是来自英格兰的Tommy,生于1991年。另一位曾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西班牙小将琼·拉姆,此时此刻的他还没有到28岁生日。
而我们中国高尔夫名将李昊桐出生于1995年。最近我很关注的一位澳大利亚籍的韩裔球员李旻宇,也是一位95后的年轻人。还有我喜欢的挪威选手霍夫兰,生于1997年。
在高尔夫领域,不管你是否参与或是喜欢这项运动,但老虎这个名字想必都不会陌生。一位被公认的世界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生于1975年,今年47岁。他将自己球王的荣誉传递给了爱尔兰选手小麦,一位1989年生人的33岁后起之秀。
当你看到这些年份时,是否还存在着刻板印象呢?
02
大叔从去年的七月份开始专注打球到现在,也快16个月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他不断的熏陶,让有球具但依旧不喜欢这项运动的我,的确对高尔夫有了全新的认识。
记得最初的练习场时间与冬天的室内模拟器,他几乎都是,一挥就是两个小时。过程中,擦擦汗、喝口水、抽颗烟就算是休息了。
他两个小时打两三百个球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有概念,每次看他挥汗如雨,我权当他找到了一项可以让自己运动的项目。所以,对于他对高尔夫的喜欢乃至热爱,我都无条件的支持着。
看着他精炼动作,细抠问题,哪怕一个电梯时间,都会不自觉的徒手扭转,问我看出问题没?虽说有时候我觉得有些过头,但他的这份执着还是深深的打动了我。终于,练习场出现了我挥杆的身影。

我想,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吧,看着别人做都觉得小儿科,甚至有些不屑一顾。只有当自己亲自去体验了,才会真正改变认知的偏见。
没想到我的第一次挥杆练习,就让我感受到这项运动太难了。从握杆、上杆、扭转到下杆击球,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别扭的要死。尤其是握杆,左手点赞的手势握住杆身上端,右手在握杆的同时再将左手的大拇指一并握住。两手上下不是我们习惯性的垂直角度,而是像拧毛巾一样,将双手一起向内旋转,与此同时,左手背还不能是抬起的状态,要让左手腕时刻保持放松。当我全身心在对手记忆时,一不小心,我的双手肘又出现了超伸。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不要提后续的上杆、扭转和下杆击球了。看着他轻轻松松,而我完全打不到球,不是挥空了就是硬硬地打在了打击垫上。
现在想想,大叔那轻松的两个小时和那两三百个球,竟然于我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及。我的僵硬让我的首次挥杆总时长也没有超过半个小时,就开始腰酸背痛。
就这样,相隔了足足有一年之久,才遇见了我的第二次练习场的练习。随后,还不知道天高地厚地陪着大叔下了一次场。庆幸只是个9洞,也更庆幸后面没人追赶。因为下场和练习场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练习场的球都是放在打击垫上打,一小块地方都是自己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累了休息一下也没有人管你。但是,下了场就不一样了。除了开球,其余的球都需要在真草上打,出现问题的概率就更高了。打击垫上比较硬,打深的话还不会特别影响球得方向和距离。但是真草又软又有高度,如果打深了,就会将地刨个坑,而球纹丝不动,还在看着你笑。你内心无形的波澜就开始起伏了,还别说不小心进了沙坑下了水什么的,心态是很容易被一杆成绩的好坏影响到的。
我的首次下场体验,就是因为后面没人,也就不会让自己有被压制的感觉,还可以放慢速度,想想动作要领,没打到就多挥几杆,总会有成功的时候。否则,后面的人会嫌你打得太慢,再加上技术不佳,这些都会让你的心情莫名急躁,从而影响动作,动作又影响成绩,成绩又回来影响心情,就好像是一个死循环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在比赛过程中,很多球员一杆没有打好,就会出现撅杆的现象。陪大叔看比赛多了,我会觉得,这项运动对人的心态有极高的要求或是挑战。
也恰恰是通过我自己的体验,才真的知道,原来高尔夫这项运动,想打好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甚至可以说非常难。不仅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甚至你还需要学好数学。
03
我的真正首次下场是今年年初的陪走,体验高尔夫场地这个昂贵的大氧吧。的确有好友所说的就是逛个消费的大公园而已的感觉,有球童和球车,只是在打球时会下车走上几步去观摩一下,完全没有任何的疲惫感。
但是,当我真正地拉着包、挥着杆、没有球车和球童、陪着大叔下场打球时,又是另一番心境。这也是我为什么庆幸自己只打了个9洞,而且正好赶上后面没人。当然,我这只是体验,真正的标准或是赛事都是18洞。
比赛时的所有球员都需要步行,只是会有球童帮着背包。除了大雨雷电的天气之外,比赛完全不会终止。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越是恶劣天气,越是体验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时候。
说到这里,我记得在今年的9月17日中午,大叔莫名其妙的发给我一条微信:您距离稍高的果岭上的左后旗杆158码,风向你吹来,有点偏右,果岭从左到右倾斜,果岭右侧的山坡陡峭,用什么杆?
这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打个高尔夫还需要经常做做数学题。
果岭的位置、距离、坡度;球道两侧的树木、沙坑、水渠;风力及雨水的大小和方向;自己挥杆的距离等等,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成绩。
举个简单的例子,从球道将球打向果岭,你需要考虑距离,用几号杆,球是否可以直接停在果岭上,如果球没有停住,又赶上果岭有些坡度,球很可能又滚下了果岭等等问题。还有更甚的就是,在果岭上,一码的距离(约等于0.9米)很可能因为推开了或是推关了就是会与洞口擦肩而过。
在这些技术层面考虑过后,还要有超强的体力认识,18洞走下来要有10公里左右的距离。最重要的是,这10公里的距离对体能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就像战士在前线杀敌,不管是匍匐前行还是急速冲锋,只是为了最后瞄准敌人并将其打倒的前奏。这最后一枪的击毙才是结果,而不能因为奔跑影响结果的精准。所以,高尔夫的每一次挥杆都需要心如止水般的平静。如果没有好的体能支持,10公里走得气喘吁吁,别说加洞赛了,就是平时打着玩,恐怕你早就放弃这项运动了。
我们所熟悉的老虎,在车祸过后,依旧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练习恢复自己过人的球技。但因为受伤带来的极大影响,我看过的两场比赛,他不得不因为体力不支中途退赛。
在我自己简单体验高尔夫后,又在大叔的耳濡目染之下,高尔夫这项运动,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项竞技运动,需要80%-90%的实力,10%-20%的运气,才能为你赢得一场或是你想要的好成绩。
所以,这份好成绩的背后,需要青春的活力与体能的支持。当然,还有默默付出的汗水。
这就是我新认知下的高尔夫!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