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所思,才有所得
**1.**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失业?
**“我读大学,还有意义吗?”**
**“我会不会大学毕业之后就失业?”**
**“我的孩子会不会大学毕业之后就失业?”**
**2.**为什么现在离婚率这么高?
**我还有必要结婚吗?
以后,我的另一半,会不会也跟我闹离婚呢?
我如何才能规避这类问题的发生?**
**3.**为什么现在家庭幸福率普遍偏低?
**我的孩子,为什么老是我跟我“对着干”?
我的另一半,为什么老是我跟“对着干”?
我的长辈们,为什么老是我跟“对着干”?**
**4.**为什么现在赚钱很难?
**我为什么毕业之后就失业?
我自己都养不活,咋找女朋友?咋成家?
我自己刚好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要找男朋友?为什么要结婚?**
**5.**为什么现在团队成员之间总是在内耗?
**我的部下,为什么总是跟我“对着干”?
我的上级,为什么总是“为难”我?
我的同事,为什么不愿意跟我合作?**
针对以上5大问题,我将在本文中用心理学的**乔哈里视窗**模型进行剖析,并给出个人的实践心得,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有所借鉴。
## 乔哈里视窗,是什么?

> 乔哈里视窗的定义: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大脑存储信息差异的认知模型。
- 乔哈里视窗这个概念由美国两位社会心理学家Joseph (乔瑟夫)和Harry(哈里)在1955年提出来的,即这概念提出来至今(2023年4月28日),已有近68年。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社会心理学家,故取两个人英文名字的前两个字母,共同命名了这个概念**––––Johari Window.中文音译名:乔哈里视窗,别名:沟通视窗。**
- **公开区:我知道,你也知道。**例如:吃饭可以填饱子。
**隐私区:我知道,你不知道。**例如:我的银行卡密码。
**盲区:我不知道,你知道。**例如:你的银行卡密码。
**未知区: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例如:这个世界有外星人吗?
- 知道**乔哈里视窗**这个概念对我们有啥用?它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的现象,进而,我们可以更快地想出办法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很多问题和规避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因为时代不同了,**“我”**知道的信息,别人(大多数人)也知道,所以,我们和其他人的**认知公开区扩大了**,进而,容易让人产生幻觉**–––“读大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我们这10多年砸锅卖铁培养了一个假大学生;我这16年白读了,出来跟没有读过大学的人领同样的工资….”**如有此幻觉,请不必过于自责,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制图:终生学习的践行者老潘)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制图:终生学习的践行者老潘)
- 1977年,邓爷爷恢复了高考制度,至今已有46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又因地域文化,地理位置,教育资源等客观因素阻碍着人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阻碍着.国.家.在全球的地位,1986年,我们.国.家.开始正式推行9年义务教育,统一地,全.国.性地扩大**大家的认知公开区域**,至今已有37年,改变了更多人的命运。你我都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 我很难想象没有9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4年的高中,4年的大学,今天我能干嘛?种地,放牛,喂猪,进厂做流水线的工人…那,为什么,我们大学毕业了,依然感觉赚钱很难呢?找工作难呢?显然,水涨船高了嘛!2022年,1000万(大学总毕业生)/14亿(全国总人口)约=71/10000.而,25年前的,1998年,80万/12亿约=6/10000.
- 粗略计算,假设工作岗位不变,大学生对同一个岗位的竞争压力增大了71/6约=11.8倍。就现在,相对可能更加精确一点的计算,2.18亿(全国毕业的大学生累计总人数)/14亿约=1557人/万人。现在每10000个人中,就有约1557个大学生。
- 即随便去街上“抓”100个人来,15个人可能是大学生。(全国毕业的大学生累计总人数,数据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相对98年来说,那个时候,随便“抓”100个人来,是大学生毕业的人的概率为0.09个人(100万/11亿,98年)。24年来(1998年~2022年),大学生,同比增长,166倍。(15/0.09=166)。
- 又,因为我们父母和老师都在反复给我们洗脑,好好读书,毕业找个好工作,又,因为当年我们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父母和老师洗脑,都很听话,哪怕是错的话,幻想着**–––不管怎么样,哪怕是摸摸鱼,划划水也要混个大学毕业证,然后,找个好工作,赚钱,娶老婆,生孩子–––好好读书,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
- 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才发现我**“被骗”**了。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发现,毕业就失业。**所谓的失业,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读了16年的书,不想拿着卖苦力,卖体力,不用动脑的工作的工资。**
- 因为这样的工作,不需要读16年的书,也能做。一个读16年书的人跟着一个或一群不读书,或,只读9年或12年的人,年龄差不多,同在一个屋檐下,拿着同样的工资一样,试问,谁又忍受得了这种内心的痛苦和不甘心?进而,破罐破摔,直接不找工作,失业在家,等待**“救世主”**来拯救……想找创造性的工作岗位?人多坑位少。自己创造工作岗位嘛,又没有经验,也没有人带。况且,这16年来,一直都在为打工做准备,没想过创业,也没想过创造工作岗位…
- 父母们也感觉被骗了。人们都说:**“读书改变命运。”**为什么我们家好不容易出个大学生,咋毕业就失业了呢?这10多年来,因为没有**“文化”**,又为了赚钱供孩子读书,**“我们”**忍辱负重被包工头骂,侮辱,都忍下来了,就是希望我**“儿”**以后比爸妈有出息,不用受人气,千盼万盼,就等我“儿”大学毕业,出人头地,但,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 父母,不会当着孩子面流泪,但,一定悄悄地在某个角落默默流泪…尤其是缩衣减食的农村父母。哭完之后,继续安慰孩子:**“没事,看开一点…“**脾气不好的父母,嘴上不说,只要看到孩子,气不打一出来,就想发火。
- 以上的种种现象,都源于我们对乔哈里视窗的不了解,如果我们早点知道这个概念,早点运用,也许就能比别人过得好很多。
## 扩大隐私区,可以大大提高赚钱的效率
- 作为学生,一旦知道了乔哈里视窗的4个认知区域,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扩大大脑的**认知隐私区**来寻找更多的赚钱机会和投资机会。当然,这个隐私区的认知得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 此话怎讲?举个例子:当我周围的人都是数学系的学生,我开始通过社团去认识其它系的学生。比如:美术系,音乐系,体育系,法学系等等的学生。当我们社团里的人也认识其他系的人时,我通过付费学习,在校外培训机构里,又开始接触了其它大学爱学习的学生。当培训班里的人也都认识到校外的同学时,我开始跟在培训机构里认识的学长一起去创业,等大学毕业时,我们班的很多同学毕业就“失业”时,我已实现财务自由。当然,我并不是刻意为之,只是不知不觉中,恰巧做对了某些事。
- 当我身边的很多同行也在创业时,我又学会了写作…总之,我一直在学习新的技能,一直在新的领域奔跑。什么时候停止?**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不只说,而是亲自践行!**不仅亲自践行,我还要去影响100万人和我一起践行,一起体验学习带来的永久性安全感和无限的学习乐趣。
- 从2014年开始,我就在不知不觉中,践行扩大我与周围人的**“认知隐私区”**,直到2023年,也一直在践行。说实话,我最害怕和周围的人一个样,越像越害怕。为什么?因为那样我就有一种随时被替换的强烈感觉。一旦有这种感觉,我会立即想办法寻找一条新的,独行特立的,且正确的赛道继续奔跑。为什么要继续奔跑?因为**乔哈里视窗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 乔哈里视窗,一直在动态变化中
- 对,你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它就是动态变化的。**今天我们的认知隐私区,明天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认知公开区”**。就像曾经买衣服和裤子等等日用品,为什么很贵?因为有地理位置导致的信息差,进而,商品从工厂到客户手里,经过了全国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批发商,零售店等中间商,层层加价,进而,导致售价变高,但,互联网风口下的阿里巴巴,帮助了大众消除了信息差,进而,导致线下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尤其是卖商品信息差的店铺。
- 也正是因为乔哈里视窗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我们毕业就失业;但,也正是因为它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我们才有机会通过学习,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100人中,就有约15个大学毕业生,那读大学还有意义吗?您觉得呢?学历不是万能的,但,它可以给你相对优质的社会资源,以及人脉资源,见识和阅历等资源。如果我们没有高学历,但,拥有超强自学能力,也更容易在红尘中获得事业和家庭的成功。
- **如何才能在15%的人群中,过得更好?或者是,如何从85%人群中进阶到15%?只有一个办法,尤其是普通家庭出身的我们,那就是终生学习,终生成长,终生进步,不断扩大我们和其它人大脑**认知的隐私区。
- 没有永恒的15%,也没有永恒的85%,这只是一个数字比例而已,它是动态变化的。15%的人群只要停止学习,就会往85%的人群里掉;同样地,85%的人群,只要不断学习,总有一天,也会进入15%的人群。
- 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也是因为我们大脑知道的赚钱信息和大多数人知道的信息一样。一样是啥意思?要么,就是大脑一样地装了很多错误的赚钱概念,例如:不劳而获;一天暴富;短期炒股炒币个把月就能暴富;不清楚什么是洗脑就害怕洗脑,排斥洗脑等等;要么,就是大脑一样地安装“系统(体系化的知识)”或安装“程序(碎片化的知识)”不稳定,无法正常运行和工作,例如:有些知识,学是学了,但,因为记不住,记不牢,想不起来,所以用不出来。
- 怎么办?除了**扩大我们大脑里储存的,正确的认知隐私区**之外,别无它法!例如:学习商业知识,投资知识,赚钱的知识。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学习”的知识。**我们之所考试成绩差,学东西慢,容易半途而废等等,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学习的方法论”**。只要我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论**,学啥都比我们之前快,日积月累,也会比周围人更快。学习效率提高了,赚钱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 篇幅有限,简单分享几本对我改进自己学习方法论有很大帮助的书籍。
1.莫提默-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2.塞巴斯蒂安-莱特纳**《学习这回事》**;
3.罗振宇**《阅读的方法》**;
4.王专**《学习学习》**;
5.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财务自由之路》《学习真相》**。
- **“我感觉我很笨…我感觉我智商很低…我感觉我记忆力不行…我感觉我看不进书…我感觉我学不进去…”**怎么办?请问何为高智商?用乔哈里视窗的角度来看,某个人的认知隐私区比大多数人的大,多,且,正确,那么,大多数人就认为他智商很“高”。
- 显然,我们会发现**智商高低是相对知识储备量质量和数量而言的**。例如:我们相对于过去民智未开,大字不识,200年前清朝的百姓或者学生来说,论知识量,我们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高智商”的人。未来200年,我们的后世子孙,从大脑知识量储存的角度,回头看我们,我们就是“低智商”的人。从1986年7月1日,开始实行9年义务教育,至今已有37年,大家整体大脑认知储存量大幅度提升。
- 总之,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智商天生固定”的阴谋论。”**一定牢记9年义务教育带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智商,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阅读,进而,扩大我们认知的“隐私区”,进而,提高所谓的“智商”。**
## 扩大公开区,可大大降低矛盾
- 为什么离婚率高的问题?家庭幸福指数低?团队内耗严重?了解了乔哈里视窗的概念,我们就很容易发现问题的核心所在。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问题。当初,我们与人开始合作时,合作双方,一定拥有共同的开放区,落地一点,就是都拥有类似的三观,或兴趣爱好,或行为习惯。
- 不管是朋友,男女朋友,还是合伙人,抑或是夫妻,最后的**“分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大脑里认知区域的隐私区变大了,进而,无法继续正常沟通,然后,开始产生了矛盾,而,大家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或者是,大家知道了问题在哪里,就是放不下所谓的“面子”,没有及时沟通,及时把问题处理了,以至于,后面发展到不可收拾,不可调合,甚至进入反目成仇的地步。
- 例如:明星们的离婚。导火索,往往是两个人在一起少了,沟通也少了,一个人在快速地成长;另一个人,则是不成长,或者,成长太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之间的“隐私区”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矛盾越来越大。
- 普通人的离婚,本质上,跟明星也一样,也是在一起少,沟通少,或者,原生家庭带来的错误家教,导致彼此的隐私区越来越大,日积月累,大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就离婚了。要么,就是男的没有出息,脾气还老大了,就像牛一样;要么,就是女的不积口德,出口伤人,骂人过于歹毒,伤人心,就像机枪一样。
- 总之,就是双方的开放区太小,又不学习导致无法觉察自身的问题,总是喜欢指责对方,长期如此,谁又受得了内心的煎熬?与人合伙人创业也一样,有些人在持续学习,持续进步,持续成长;有人不学习,不成长,不进步;或,学得太慢;或,学了歪门邪道,日积月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之间,隐私区在扩大,进而,矛盾也越来变大,散伙是迟早的事情。
- 不管是家庭的人际关系,还是事业合伙人的人际关系,甚至是朋友的人际关系,只要没有共同的公开区,或者是,**大家的公开区没有在一定的动态范围之内,很难走得久和远。**反之,**如何走得久和远呢?双方拥有共同地,长期地,可以一直做的事。**例如:终生阅读,终生学习,终生成长…
## 制定利他的系列原则,让团队合体,创造奇迹
-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要想取得骄人的成绩,那么必须拥有共同的,正确的,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统一的文化价值观或遇事的判断标准。
- 于家族而言,大家持有共同的,正确的,符合利他的家规,那么,这样的家族的“团队”更容易扩大规模。例如:孔子家族的家规,范仲淹家族的家规,颜之推的家规等等。在众多白手起家的创业团队中,剽悍一只猫的团队也将这一点用得很好,公司成员,每天上班和下班必读公司文化10条,共同持有这10条价值观。
- 除了国内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之外,我想这一点做得最成功的可能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他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创业,到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创办2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成功企业家,并著有**《京瓷哲学》**。这本书是这两家公司所有员工必须反复阅读的公司价值观手册,也是公司所有人遇到经营问题时的共同判断标准,只要不学习,也不认可公司价值观的员工,不论学历,不论背景,立即出门右转,不送!
- 而《京瓷哲学》不是稻盛和夫先生乱写的,都是在实践中验证出来的,很多管理灵感来自于中国古圣先贤的书籍。例如:道家的洪应明的**《菜根谭》**王阳明的**《传习录》**吴承恩的**《西游记》**等等。如果不经过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别人肯定不服这一系列的原则或者是价值观,那么公司就很难做大。凭靠着正确的原则,以及全体员工的努力,带领全体员工从无到有,做到世界500强,就足以证明这套价值观的有效性。
- 年近80岁,已退出江湖的稻盛和夫先生被日本国有企业日本航空JAL公司多次登门恳请出山,拯救已经破产的日航公司,考虑到国家的利益,民众的利益,稻盛和夫先生78岁,带着《京瓷哲学》和几个核心骨干,用1年的时间将濒临破产的日航1年之内,起死回生,公司年盈利1800亿日元,是过去日航的最高利润的2倍。再次,用结果向世人证明了**–––两个人,或多个人,拥有共同的,正确的价值观或判断原则,就可以创造奇迹!**
- 过得比我们好,赚钱比我们多的人就是知道很多我们不知道有用知识和有用概念。改变命运,从改变行为开始;改变行为,从知道开始;拉开和别人的差距,从做到开始!加油!(学习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我是终生学习的践行者,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与我终生学习,终生成长,终生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