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服务是一个很有趣的生意。
所有均事关信息,而且还只关于信息,不信咱们一起看看。
第一步,确定服务目标,就是说需要做成什么事情,比如是风险评估,告诉客户哪里有什么风险,比如做一个交易的策划等等,都是非常具体;而如果双方经过商议达成一致,后促成合作关系,也就是签合同呗。
这写都是是干吗呢?无非甲乙双方尽可能地统一认识,比如上面说的想干成什么事情,各自分别得到什么好处啊,这些当然都是信息,没错;
第二步,执行,我们持续获取客户信息,比如财务账册、纳税申报记录等等,然后依据咱们的专业知识、服务经验处理信息,比如用excel表格等;当然了,这些也一样全是信息。
最后呢,以按照合同的约定,交付我们的工作结果,比如鉴证报告、管理意见书、咨询报告、甚至是跟公司汇报一下咱们的工作结果等等,仍然是信息。
可见,服务工作的全过程,都是信息,也仅仅是信息而已。
那么好了。
既然所有的都是信息,请问,我们凭什么向客户收费呢?或者说对方为什么心甘情愿的付钱给我们呢呢?说起来也非常简单,信息不对称而已。
这是一个经济学的术语,从字面理解的话,就是我们知道别人暂时还不知道的更多的、更准确的信息;注意这里的表述,不是“对方不知道,而是对方现在不知道”,“暂时不知道”。
那么,我们挣得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其实说起来也是不饶脑子的,你想啊,如果对方已经都晓得了、都明白了,还需要我们干什么呢?
请注意,这里讨论的是合理的商业关系,请不要做过度解释,比如通过假合同关系从中套利、比如通过恶意加价中饱私囊等等。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无非只有两种可能性:
1.有一些信息,对方不知道,我们知道;
2.有一些信息,对方知道的不全面、不系统,但是我们知道的更多、更准,更完整。
当然,如果往深了说,信息不对称的还是分层的,比如专业知识 — 会计准则、税法政策、项目执行经验和管理方法,这些需要一定的台阶才能掌握,大家都熟知的CPA、税务师、中级考试都是属于此类,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比如通过主管机关的关系获得的内部消息也是一种成本较高的信息,比如我们熟悉的土地增值税中退税项目金额往往较大,什么时候退税、退多少税都是属于这种;比如如何搜集企业的基本信息,制定计划等等属于项目执行方法;还有一些都是次要信息了,比如提交什么文件,交给什么部门等等。
如果信息是分层的,那么层次越高、难度越大,则对应的价值也是更为可观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所有均事关信息,那么,用这样的道理做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会获得什么结论呢?
有一个很有趣的思考方法叫做:这样的道理、思考、还能用在其他哪些地方啊?有意思的是,一旦这样思考会产生很多看起来荒诞,有时候却能发人深省的地方。
我们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