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一说,表达克制这个话题。
什么是表达克制,就是仅以表达清楚自己想说什么为限,就是说,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说明白、说清楚、说对,就好了;举例子也好、类比也好,都是为了清晰、没有歧义,而且表达完整。
不过分、不出圈、不过度延伸,更加不能吹牛、不夸耀、不过度宣泄自己的情绪、不轻易掺杂私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呢?
回到沟通的初衷,所谓的沟通是两方甚至是多方的事情;而按照笑来老师的定义,沟通就是让对方明白原本自己不明白的道理和知道原本不知道的事实;既然是要让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样的效果的话,那么至少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弄清楚对方不知道的道理和不了解的事实什么?
2.弄清楚对方需要知道、需要了解的原因是什么?满足什么需求?解决什么问题?
3.找到一个入口、或者切入的角度,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捋明白!
4.听取对方的困惑、疑问、甚至是挑战与驳斥,做合理的解答和疏导。
你看,所有的内容中,我们讲清楚对应的事实和道理,看起来竟然没有地位了,甚至可以放在完全不中的位置。
原因呢,也竟然非常的简单,因为我们是在沟通,是对了双方能够达成一致,而达成一致的基础则是我们都认识了、理解了一些原本只有一方认识了、理解了的内容。
表达呢,简单啊,表达就是我把想说的全部说完,我自己认为说清楚、说明白就可以了,只要“我爽”,不吐不快,“说不出、毋宁死”啊;表达中,其实是没有关系这个维度的,只有我自己,即使有其他人,他们都是对象,都是我倾诉的一个受体而已,甚至直接称之为垃圾桶也无所谓,对方在表达里面甚至不存在都没有关系,“白日梦”、“自言自语”、“喃喃自语”、“自说自话”不就是这样的情形么?这些词,竟然都是让人惊讶的没有对象,甚至都不需要对象。
但是,表达有有何意义呢?
表达,就是一种宣泄,一种释放,一种自己的满足,别人都是工具,没有生命的对象而已;对方能够认可更好,即使没有认可,也根本不重要。
沟通不同,所有的内容都是需要设计的,因为这里面有需求,有问题,而且都是来源于沟通的对象,我们坐在一起说话,是喜欢对方能够闹明白我想让他明白、清楚的内容的,也就是说,我要想办法把我的脑子里面的思考放在他的头脑里面,所谓的“把别人的脑袋变成自己思想的跑马场”;INCEPTION,突然想到《盗梦空间》里面关键词,放在这里也非常贴切。
谈何容易!
突然想到了,笑来老师关于有效沟通的问题清单:
1.你表达的东西处理过了么?
2.你表达的东西处理正确了么?
3.你表达的东西对方具有理解的基础么?
4.你表达的东西对方会理解并接受么?
5.你表达的东西对方接受之后会当回事么?
6.你表达的东西对方有疑惑,你做好解答的准备了么?
7.你表达的东西对方产生误解,你有应对方案么?
8.你表达的东西对方驳斥,你有心理准备么?
没想到竟然如此完整!!!
这么看来,达成一致,竟然是一种奢求,如此的难!如果说是影响的话,好像要温柔很多,简单些许。
那么好了,沟通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我想,可能是花尽量少的时间去描述自己的想法,花更多的时间听、倾听、更多的仔细的倾听,理解对方、了解别人,搜集更多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有利的信息,也就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别人身上,去琢磨和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从这个差异入手,找到沟通的入口,可能是正确的开始!!!
在这个层面上,表达克制是为了正确的沟通的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