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2写作作业:学习就是重复再重复,写作课笑来居然没有放回放,而是重复讲,亿万富翁还如此深久狠,请重复听一次写作课第一课,** **谈谈对“像作者一样读书、像读者一样写字。”** **理解。**
---
**时汝佳的作业:**
昨天重新整理第一节课的文字,每句话都细细品味,不知不觉花了三个小时。
早上精读《把时间当做朋友》里的“人脉”一节,边画圈边读,有些难度。
读完想着让自己钻进作者脑子里,想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作者是在围绕着“公平交易”开展开话题。
想明白这一节之后,还是有些高兴的,之前我能读明白词句和段落,但段落之间,还有文章的架构总是想不明白。
这次,我试着从作者的角度想,当他想写“人脉”这个话题的时候,会收集和搜集什么材料呢,哪些材料是平时的收集,哪些材料是搜索来的,哪些材料是分析出来的呢。
材料到位之后,用什么方式来组织呢,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呢,主线是什么,副线是什么,逻辑关系是什么呢?
作者举的例子是合理的吗,我的例子是不是更好,嵌入到文章里合理吗?
读完这一篇,我也写公众号,可是我的思路是简单的三段论,因为,那么,所以。。。
可以想见,别人读我的文章时,会很轻松,有时候会觉得逻辑混乱,有时候会觉得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用处但不切实际。
总之,读书的时候,想着自己是这位作者。
写字的时候,心里揣着读者,这是一种并行的思考方式,效率又提高了。
**陈小熊作业:**
“ 像作者一样读书 ”:就是指钻进作者脑子里,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网上很多课程教“拆文”,也是从文章作者想表达什么,怎么表达的,效果如何,为什么要表达:what、how、why。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what:作者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景、物、人和事)
how:寓情于景(前面写景、最后一句抒情,视听触结合、远近、高低、俯仰结合),白描(多个名次的叠加,像电影一样形成一幅幅画面)。(艺术手法)
why: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主旨、思想情感)
“ 像读者一样写字 ”:我们精彩讲“用户思维”,写作也要有用户思维,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读者关心的只有他自己,你如果写跟他无关的东西,他就不会为你花费时间,所以才有现在网上各种收个注意力的标题。
如“百亿富翁李笑来居然是这种人...”“震惊,百亿富翁李笑来居然做这种事!”“我做了这件事情,百亿富翁李笑来要跟我成为好朋友”“李笑来教会我这件事,让我后悔自己十年前没有遇到他”。笑来总结说:写作的本质是传达你想要读者感知到的感知。
还有“什么,你家厨房还有这种东西?”“爸爸妈妈都要知道的一件事情”“离婚后,我很快乐”,这些术的东西,具体大家可以到得到学习《东东枪广告文案写作》和spenser的《写作课》,里面有很多理论和技巧。
如有的总结为:1.满足好奇。2.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说了读者想说,但却说不出来的话,让人心中有,但人人口中无)。
笑来总结:1.有用。2.有趣。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呀!!
**Celine作业:**
像作者一样读书,像读者一样写字。
字面意思很直白,很好理解。”像作者一样读书“,就是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为了避免误解,要尽量做到与作者头脑同步。我小时候有一次读书,已经忘记读的是什么,但是那种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感觉还记忆犹新。于是我告诉我爸说:这本书写的一点都不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爸回答说:你看不懂不一定是作者写的不好,更有可能是你的大脑没有做到与作者同频,所以你理解不了他,也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像作者一样读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像读者一样写作“,我是这么理解的:写作就是表达,而读者,就是这个表达的受体。写作的本质是沟通,是互动,是有来有回的。在一个空间下,即一篇文章联结的互动双方中,两方要互相理解,在同一个频道,才能发生真正的交流。
词汇,或者说语言表达的东西不是语言本身。因此,要有看到本质的能力。如果把要传递的感知比作一个球,那么写作是将球编码,或者包装。阅读则是解码,或者说拆包装。作者要像读者一样写,才能理解对方会如何解码,进而决定自己将如何编码。读者要理解作者如何编码,才能正确解码,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差。这样两方在这个沟通中才能更接近球的本质。
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理解文字的最小单位——词汇,只是最最基础的一步。不过只有从这最基础的一步踏踏实实做起,才能逐渐增加我们的综合感知能力,以便在未来能够更快更准确的编码解码。
**陈标作业:**
首先谈谈对“像作者一样读书”的理解,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当成作者,也就是说钻进作者的脑袋里去感知作者的感知,去感知作者想要让我们感知到的感知,并想一想,作者成功了没有,如果没有,如果自己是作者,我想让读者感知到怎样的感知;
再谈一谈我对“像读者一样写字”的理解,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想象自己是读者去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我自己作为读者能不能感知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感知,尤其是想要让读者感知到我想让他感知的感知,如果自己能感知到自己想要让读者感知到的感知,那么我所表达的感知应该就是准确的;
以上就是我理解,我表达的勉勉强强跟笑来讲的有搭边,我在空闲里反反复复地在脑海里念笑来老师讲的那四个感知,也就是副词修饰副词,理解起来就很难,更不要说用了。
**戈志君作业:**
笑来老师的第一节写作课是要训练我们的感知能力。我们只能描述自己能够感知到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的感知能力不强,就无法捕捉到自己对待人、事和物的感知,从而也无法感知到别人感知到的东西。那样的话,我们也就无法理解作者写的内容。
“像作者一样读书”,就是钻进作者的脑子,把自己想象成就是那个作者,用作者的感知去理解TA所感知到的人、事和物。打开一本书,就如同打开了一部电影,作者带着我们走进TA的世界。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到作者的感知,我们就和作者融为一体,想TA所想、思TA所思。在我们的写作能力还很弱的时候,借助作者的感知能力锻炼自己的感知,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
“像读者一样写字”,我的理解是,我们写作是要给读者看的,所以我们要用读者能够理解的思考方式来写。也就是用读者能够感知到的感知去写。这个时候的我们就要钻进读者的脑子里,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理解自己写的东西。除了非常专业的内容,我们写作都是要面向普通大众的。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自己写的内容要让大部分人理解,就必须符合大部分人的理解能力,这样才容易让读者接受。
激发自己的感知能力是需要长期训练的。感知自己、感知他人、感知这个世界,才能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产生强联系。
**张行作业:**
最近除了找工作,就是修改英文 SCI 论文,读着自己的文章,感觉对于“像读者一样写字”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事情。
自己原本以为只要表意清晰就可以,结果自己以为的表意清晰,在已经发表了十多篇论文的室友眼里看来,竟然是表达绕弯、长句频出且有歧义的倾向。这多少让我觉得自己被否定了,刚听到他的反馈,心里面不自觉地被拱起了火,有点高压锅呲呲往外冒气儿的愤愤然之状。
可是看到今天的作业,就像立马受到了灭火器的洗礼,那不忿之火竟然瞬间烟消雾散了……
只因为自己之前的良好感觉,竟然只是对影自怜,而非实实在在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好好写字”。好在清醒得快,实在幸甚!
对于“像作者一样读书”,我倒是联想到了吴军老师的得到“大语文课”——《阅读写作50讲》,阅读就像是写作的逆操作——将信息重构还原成接近作者的本意。
实际上,写作的本质如果说是“传递感知”,那阅读就是“(重构信息以)还原感知”。
**牛儿作业:**
像作者一样读书,我的理解是我们不再已读者身份去读书,而是从作者角度,从写作的本质出发去读书。写作的本质是传递感知。那么,在读书过程中除了获得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感知以外,还要去分析作者怎么会有如此的感知,他是如何描述感知的,传递给我们的感知会给与我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如果可能怎样会做的更好!通过从读者到作者角色的转换,日积月累,就可以提升感知、表述的能力,也就是写作的能力。
像读者一样写字,我的理解是作者在写作,也就是描述自己感知时首先要真诚,描述作者真实的感知,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才能感同身受,因为读者在阅读时也是真诚的。其次,作者写作时要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文字,是否能够让读者感知到作者要表达的感知。这句话就是说明了写作的本质—传递感知。
**高伟作业:**
第二次交写作作业,白天开车重复听了两次写作课第一课的回放,老师讲课都要重复讲,我们听课更得重复听。没做课程笔记,靠耳朵一遍遍的重复听,争取做到不遗漏,争取能接收到新的感知。
“像作者一样读书、像读者一样写字”
作为昨天写作课特别单列出来的一句话,很好的阐述了“所有的创作都是关于感知”。作者写文章是像读者传递自己的感知,读者读书是想了解作者的感知。
跟很多同龄人一样,我小时候喜欢读武侠小说,长大了喜欢读玄幻小说。读这种阅读难度低的书读者可以很轻松的感觉作者的意图,容易代入主人公的情境。而当我们读其他的虚构类小说及社科类的书籍时,就缺少足够的兴趣也缺少足够的技巧去理解作者的感知。
像作者一样读书,首先尝试角色转换,在阅读时站在作者的角度,角度不一样了思路、看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其次,长期训练,分析词性,更容易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点;最后,更容易理解作者为何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弊端,批判性阅读。
像读者一样写字。文章就是作者想要和读者交流的感知,不论是小说、评论、应用文、演讲稿等各种体裁。在我们开始写字时就设身处地站在读者的角度,先了解读者想要什么、能接受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网上经谈论的阅读过百万的、点赞过万的爆款文章其实也是以这样的宗旨刻意打造的,紧抓热点、吸睛标题、时有金句,用技巧抓住读者的眼球、抓住读者的心,才成为真正的爆款。
(因为工作及家中琐事,仍是拖着比较晚才勉强写完,差点就放弃写了,为自己的拖延惭愧,也为自己的坚持点个小赞。因为时间仓促,分析仍是浮于表面,没有干货,个人感觉还是阅读量欠缺,脑子里没货;没有稳定的信息输入,也就没有稳定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本输出。)
**陈伟平作业:**
高效的阅读,要尽量把书读简,就像在沙粒里淘金一样,带着目标去读书,找到好书后,先大概去了解一下作者,去看目录与书评,然后利用,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过程,结果这方法认真去阅读,读的时候还默念,遇到熟悉领域就快速扫过,遇到重点就朗读出来,这样才能有效高能的读书,另外据有关研究,人的眼晴有带宽,也就是只有眼球中心才能距焦物体,就像摄像头一样。如果近距离看书,眼睛扫描的物体没有那么宽,而放远一点读,能让眼睛扫描的区域更宽,俗称读书要有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正确的理解,书中内容,从中边理解是什么,为什么,解决什么。
写字,如何写好,则要配合上述,是什么,为什么,解决什么的方法去写,另外笑来老师也说过你想要传递什么,是什么样的感知,别人能读出你的感知吗,这些都是笑来传递给我们的认知与共鸣。
视觉入眼,味觉入口
听觉入耳,嗅觉入鼻
触觉入体,尽所知觉
全入脑海,有感输出
传递感知,让人知晓
才有反馈,才能让你
得知问题,从新学习
加速输出,获得回报。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环境和命运都不一样。每个个体经历也有所不同。都是时间河流的一份子。我们将在时间河流里流趟穿越我们的一生。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有了生活成本。这是谁都无法改变以生俱来的事实。
生活成本只是简单的需求。人为了生存和不让自己的家人活的那么难堪,活在世上能体面一点生活。就必须去工作去赚钱。虽说钱不是追求幸福指标之一。但没钱通常为让80%的人生活的不是那么如意。这个是一个社会现实的现象。你是看过有些人为了一点点利益和别人争吵不休。
世上所有的争吵的问题来源:大多数都是为了感情、钱财,亲情等利益相关的。
余生我们需做
的都是赚钱存钱花钱。
就像《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所说:税收和债务是一样,我们一生都需经历的。
我们唯有努力的去使我们的在税收超越我们的债务。才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所谓的财务自由。(税收是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债务是我们花出去的钱。)
**罗发强作业:**
我们看小说时,时常会把自己带入一个角色当中,为其悲伤离合,我们开心的被作者安排着走。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魔兽争霸的比赛视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了战争迷雾,可以站在上帝视角看双方是的排兵布阵,加上精彩解说,体验比自己玩游戏好太多了。“像作者一样读书”,就像是自己有了上帝视角,生出了很多触角,感知自己不一样的感知,可以去体会作者的排兵布阵——逻辑。
像读者一样写字,这次笑来老师讲第二遍的时候,又带来了新东西,又有惊喜。写作的目的是传递感知,是沟通,是有用,那读者就像我们产品的用户一样,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需要怎样的才能服务好用户,比如,怎么样的安排会让用户感到惊喜,用户会问什么样的疑问,用户会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当自己以更加全面的视角去写的时候,更容易达成感知的传递,顺畅的沟通和真正的有用。
“像作者一样读书、像读者一样写字。”,是通过传递感知来锻炼换位思考的能力。
**晓樱的作业:**
**晓樱的读书笔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4.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学到点:**
速成不可能,快速入门绝对可能而且绝对必要,笑来老师说自己是终生学习者,他认为教育失败的原因是缺少了元教育—关于教育的教育,关于学习的学习。用来实践,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第一步,掌握最少必要知识
需要获得某项技能的 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在最短的实践力弄清楚哪些是最少必要知识。然后迅速掌握它们。
举例:PPT,最少必要知识是,简洁留白,元素控制在3个左右,三种形状,三种字体,三种颜色。六百,流出61.8%或者不超过61.8%,开私家车,慢。掌握一门外语最少必要知识,认识字母,音标,会查词典,懂基本语法,会查语法书,会用谷歌搜索引擎。接下来是用。天天用来获取一手信息。
第二,接受自己起步的笨拙,尽快行动
阻碍自己的一件事:以为自己一上来就可以做得很好。解决方案:接受自己的笨拙,观察改进,方满速度尝试,反复练习,关键点:尽快开始+尽快度过。
写得不好,发因不好,受伤的又不是自己,写不好就不写了嘛?写得不好就不发表了嘛。
执行力强大与否判断: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够持续地去做。
执行力差的人特点: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值得显摆,可能被别人鄙视,就不做了。进步不重要,维持面子是刚需。遇到可以显摆的,就会只关注,且非常专注关注。不持续做,不反复做,那里有机会改进修正总结进步呢?投资丢人又丢钱。
举例自己起步笨拙的例子:美股账户同事开,熟练操作六个月之后。做天使投资第一年没赚,开店创业失败不开了,没赚到什么钱就不再开了,实际上,你要给自己输两次的机会。
心态:大脑正常运转的转台,大脑无法正常运转,发生的全是灾难。
第三步,专注于改进。关注事实而不是别人的看法。你自己的看法是不准确的,需要不断修正的,别人的看法和你一样不准确,那你为什么要在意呢?
专注:时间会飞快流逝,是尽快度过笨拙过程的核心方法。
**我的思考:**
一,无法接受自己的笨拙
不允许自己犯错的人就不允许他人犯错,一旦犯错就会认为自己丢人,丢人意味着我不好,我不被认可,认为自己丢人,所以关键是不被自己认可,而并不一定外界真的对自己不认可,对自己不认可时候,如果他人认可,那么就会认为这是假的吧,有这么好吗。是安慰我吧,你是不是故意这么说的?等等质疑对方的话或者想法出现。而接受自己的平庸,且进步缓慢即意味着说,接受是不好的,认可不好的自己,把进步当成比面子更重要的事情。这里想到了笑来老师曾说的,我们要常常思考,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二,关注他人的看法,自己的看法都是不准确的,他人的看法,怎么就是准确的了?怎么就拿来当作衡量自己好坏的尺子了?太关注别人看法的时候,眼里就只有看法,而失去了自我。
别人会怎么看,会不会来说我,会不会来评价我,会不会嫌弃我,我太差了我太没用了。
算了,我还是不做了吧,不做就不会出错,不做就不会有评价了。内心脆弱无比,才需要外界的肯定,可是外界那肯定又是那么的不固定,这个人说好,那个人又会说不好。即便成功如马云,也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作为一个小透明,自然更是有人指指点点,风雨之后才有彩虹,涅槃之后才又凤凰不是吗。
所以每次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会说这句话:吃一堑,长一智。恭喜你,你又进步了。
我行动的点:在班级群里发表自己的作品,哪怕是豆腐干,也要持续地发表,我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执行力强的人,勇于展露自己的笨拙,就像自己从来不会笑话未满三岁的儿子时不时会摔倒,我心里只是心疼,而不是取笑。
类比,学了英语光学不用原因是没有环境,没有厕所就不小便了一样太荒唐了。
谁能一上来做得很好呢,就好像走路一样,人类天生就有走路的基因,早晚都会学会走路。就好像走路一样,刚出生的婴儿只需要一段时间,等腿部健壮到能富余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并保持平衡,自然能走路,起步过程蹒跚,跌撞,慢慢就正常了。以后不出意外都可以无意识行走。
**王彬成作业:**
1、像作者一样读书
像作者一样读书,即通过画出抽象名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去钻入作者的脑子,去感受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读者的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看到的、听到的甚至给自己带来震撼的感受。
比如,钱钟书的《围城》,有这样精彩的类比句子。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彷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
通过画出句子中的形容词和副词,比如“不饶人地迟落早起”,“夜彷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我们很清晰地感知到当时是昼长夜短的夏季,是在万里无云的大海上。这样一副画面立即呈现的脑海中。
2、像读者一样写字
像读者一样写字,就像想到自己所要写的内容是否满足读者的需要。
比如,李笑来写书的标准,就是自己要写的内容是否是长期对读者有价值。
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尽量以读者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去进行阐述。
比如在李笑来的《定投改变命运》这本书中,有这样精彩的类比句子。
你把你的钱想象成一个熟鸡蛋的结构:
\-蛋黄的部分,就是你的日常必需开销;
\-蛋白的部分,就是你为了抵御风险而准备的储蓄;
蛋壳的部分,才是你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它可以在未来两个大周期之内绝不离开市场……
将金钱的用处,通过鸡蛋壳的结构的类比,很清晰地阐述,我们的金钱要有很大比例支持日常开销,其次是留一部分用作抵御风险,最后只有最小的一部分资金,才可以用作投资。
这样给读者很清晰地记住了。
**誊文作业:**
**9.21写作作业:学习就是重复再重复,写作课笑来老师居然没有放回放,而是重复讲,亿万富翁还如此深久狠。请重复听一次写作课第一课,谈谈对“你正在由衷地虚伪地认真记着笔记”的理解。** **(补)**
学习就是重复再重复,学习第一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抱着看热闹的情绪,怀着激动的心情完成第一次。有人觉得自己看过了,学过了,知道了,但是,让你给第三人叙述,完全讲不完整,就好像给人讲述影片中的故事,让听者云里雾里。
学习第二遍的时候,咦,惊叹,这个我当初怎么没理解,看着第一遍记下的笔记,咦,怎么完全驴头不对马嘴,我理解的完全是错误的。
学习第三遍的时候,好像我懂了,原来是这样,脑子里也能有一个框架,知道写作者的套路和道理,思考的是我应该怎么运用?怎么才能不浪费我花时间学到的东西?怎么才能让我更好的成长?
学习第四遍的时候,详细做了执行步骤,我把它用在我的生活中了,那种使用过后的反馈,使我心情愉悦,感受到了自己通过重复学习的路径,让自己一点一点变好。
学习是要重复的,当我知道并尝试通过做到加深领域的时候,我就掌握了这个道理,我会一遍一遍的刻意练习这个道理,直到成为习惯。
**王彬成作业:**
**9.21写作作业:学习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写作课笑来居然没有放回放,而是重复讲,亿万富翁还如此深久狠,请重复听一次写作课第一课,谈谈对“你们正在由衷地虚伪地认真记着笔记”的理解。** **(补)**
当我听第二期的第一节写作课内容,虽然大部分内容都是跟第一期相同的,但是自己会有新的思考。尤其是对这句“你们正在由衷地虚伪地认真记着笔记”。
1、大多数的我们只是虚伪地认真记笔记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觉得只要我们记下笔记,画出课程的思维导图,我们就已经学完或是掌握这门课的重要内容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之下,结束这节课之后再去回忆起这些课程的重点内容时,我们好像真得记不起来。
更夸张的是,我们在听课程的时候,难免会有其他让我们分心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可能边听课边去看电视剧,以为同时完成两件事情,是非常高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大概率导致漏掉重要内容,又导致做作业时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温习内容。
虽然看起来在认真做笔记,其实仅仅是记下来大概内容。
2、我们真得在由衷地做着这件错误的事情而不自知
对于做笔记这件事,我们真得发自内心地认可它的价值。但是仅仅做一个课程的思维导图,并不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如果真得没有去认真分析,我们很可能就会做着这样的无用功而不自知,这样子对自己,损失是非常大的。
3、这样做笔记才高效
我认识了一个有多年读书经验并且发起每周阅读一本书打卡圈子的朋友,他将自己每一期的课程笔记分享出来,我觉得很受用。
它的笔记只记录四个关键点,分别是:1)这节课讲了什么;2)我的理解和评价;3)如何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4)一句话总结。
我觉得这个笔记很好地解决了“用”这个关键点。课程知识最重要是用起来,最终才能为我所用,而不会重蹈从小学到大学学了16年英语依然不会英语阅读的窘境。
**马源源作业:**
**9.20写作作业:看视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至少运用一个递进和类比。** **(补)**
“如果擅长抱怨,即使没有过错,门外汉看不出来,你作为专家,可以看到。”
我就有个这样的同事,他工作起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就是特别爱抱怨。今天是公司制度不行,明天是大环境不好,总之和他在一起,聊不上几句就以一声“哎”为开端,开始畅谈他的大局观、感叹世事不公。每次聊的自己忍不住骂街,听的人也平添几分愁思。
想不明白,他嘴上抱怨着,但是身体还在好好工作,这是什么分裂人格,既没有跳槽的洒脱,又没有安分守己的自觉,他就只是在练习抱怨吧。
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恋人相处久了,少了新鲜感的润色,很多感觉变了样,以前是撒娇卖萌现在叫胡搅蛮缠,以前是关心细致现在叫婆婆妈妈,还常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变得并非是爱人,只是自己的心境,就像新买的一颗大钻戒,喜欢它的闪耀奢华,戴久了却只觉得做什么都不方便,越发碍事,最初的幸福感觉也变了味。
前几天小熊老师发作业,有个战友莫名发声批评小熊老师未经历过痛苦什么都很顺,轻易说出喜怒哀乐才有意义的话。下面有战友耐心的回复,我忍住没有发声,怕影响和谐。只想说你有病吧,自己人生悲惨,别人就都得像你一样才是正常?我们看到的是文字创作,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伤疤。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想发现它的坏处,到处都阴暗潮湿,后面也自然习惯了阴暗潮湿处生活,可就真成了这方面专家。当我们面朝阳光,也就无暇顾及脚下的阴影,自然欣欣向荣、积极向上,这也是慢慢习得的习惯。愿一起习得微笑,习得积极,习得幸福。
**9.21写作作业:学习就是重复再重复,写作课笑来居然没有放回放,而是重复讲,亿万富翁还如此深久狠,请重复听一次写作课第一课,谈谈对“你们正在由衷地虚伪地认真记着笔记”的理解。** **(补)**
当笑来老师说出这既是例句又颇为暗讽的句子,我不由得乐了。
由衷:我提前准备了笔记,正发自内心想要好好学的记录着。 虚伪:不知道这种态度能坚持多久。 认真:一字一句、一笔一画的听着记录着。
不由得联想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完课率。如果不是时老师每天一篇分享给我,自己开始也是在由衷认真虚伪的学着,但是绝对坚持不到最后,就像买的其他课程那样。
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句话,你学到的不是知识,只是道理,所以才有,道理我都懂,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学到然后做到,不断复盘完善,在脑中形成系统,才是由衷地真切地学有所成。
---
李笑来是在改变世界,你我皆可成为李笑来!
诚邀您和我们一起慢慢变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