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三的简要定义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而每个习惯都有三个要素(在我看来就是“黄金圈法则”的应用,同时也是“概念”的组成部分)构成的结果。如下图:(因为我对本书之后的笔记输出篇幅基本都是以这个模式来写的,我想不仅方便读者阅读也意在培养自己的这种观察模式并达到高效能的习惯。)
最近发现其实这个方法好像适用于更多的地方,比如“目标-计划-原因”,即解决问题的思路。

## 技巧 高效能的秘诀——授权
起初看到这,不理解,怎么还谈到授权了呢!
在我之前的认知中这属于商务上的高大上事情(之前认知不仅少还浅薄,又不愿探索真理...),所以才有了上面的疑惑。
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并非仅可用在商务上,还可用在个人的管理上。没错,本章节不就是自我管理的原则嘛,而且在上篇告知了,自我管理其实就是时间的管理和人生的管理,而且各自给出了六条和四条参考标准。
而且同样可以将任务分流出去,然后以不同的授权方式进行合作,这样就能提高效率。大家能感受到的比较明显的就是公司或组织,就属于类似的一种变化形式,有的高层是职业经理人,可能签约的是责任性授权;而很多存在的普通员工则偏向于指令型授权的形式来做事,即按照领导(管理者)的计划实施。
上面提到了时间管理矩阵的模式,大多数人处于第一、三类事务中,所以导致个人很忙,但其实都是忙着别人的事情,真正的对自己成长来说却少之又少。
所以,除了自己执行外,还应分流出任务,大家合作完成,以高效率完成一件事或更多事。比如国际知名大品牌“苹果”,供应链遍布世界各地,其就掌握核心资源即可,即达到了共赢,还高效,而且还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继续研发技术,使苹果系更高端更智能化,更能满足人们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带来的更多需求。
就像前面提到领导与管理者好似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类比。作为个人就是既要有领导自己的意识又要有管理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能力,如此才算发挥出人所有的天赋——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
## 技巧 指令型授权
什么是指令型授权?
> 是指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
>
> 大部分生产者都具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
这种人的关注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他们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指导。
## 技巧 责任型授权
什么是责任性授权?
>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们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刚好与指令型授权颠倒过来了,前者更关注方法,后者更关注最终的结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力聚焦点就不同,时间分配也就不同,所以不同的关注点所带来效能是不同的。
而且,人不是机器,不能像电脑一样可以多进程处理任务,所以需要关注更重要的事,以及最重要的事情——习惯三“要事第一”。
但如书中所述,这种方法需要双方达成五个方面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1、预期成果
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方法”为中心。要投入时间、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明确具体的日常安排。
2、指导方针
确认适合的标准,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加约束的放任,其最终结果只能时扼杀人们的能动性,让人们回到初级的指令型要求上:你告诉我你想要做什么,我照做就是了。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一部分设计师都是这样。因为各有各的观点,但最终还是甲方的意见为大,就像那句话“顾客是上帝”一样。除非,你能有理有据的经行阐述,并让对方信服。
而且,从任务上来说,满足了就即可,达到了公司给设置的kpi;可能从个人角度来看,这么做有些空耗,也就是对个人成长相对缓慢。但个人有不同的想法以及看法,所以可能着重的点不同,而且现实中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事情。如与甲乙方沟通,就是一个时间与沟通的成本,所以需要平衡其中的角色以及任务,尽量做到既满足了日常生活保障,又满足了个人成长的长期意识。没错,找出各个角色扮演中的最重要的一两件事,然后根据个人的原则以及使命宣言为基础,进行适配。
3、可用资源
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财物、技术和组织资源以取得预期的成果。
这点,除了书中所述外,作为个人也要分得清自己的强弱项。也就是说“我是谁?”、“我拥有哦什么!”——然后,以此为基点展开各种业务,或者与别人合作展开项目,达到高效共赢。
4、责任归属
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定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报告,何时进行评估。
5、明确奖惩
明确告知后的结果——好的和不好的——包括财物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使命的影响。
然后是后面提到的需要信任以及时间和耐心,相当于《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安全感、长期等概念。
“接着是这种授权是全新的思维定式,改变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因为分得工作得人成为自己得老板,受自己内心良知得指引,努力兑现自己得诺言,达到既定得目标。同时,这种方法还能释放其创造能力,激励他在正确原则得基础上尽一切可能达到既定得目标。”
而这段话,再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内容翻译以下,为“个人商业模式一”的升级方法,那种更偏向于自发的积极主动,其实现在来看,也是制定了潜在目标——跨越那个节点,然后一路狂奔。
当然,书中还提到了可用灵活运用,即时间管理提到的标准。“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因人而异。对不够成熟的人,目标不必太高,指示要详尽,充分提供资源,监督考核要频繁,奖惩更直接。对成熟的人,可分配挑战性高的任务,精简指示,减少监督考核次数,考评标准则较为抽象。”
## 技巧 以要事为中心的思维定式
之前提到以原则为中心的生活或工作模式,而这里是要事为中心的思维定式。看似相冲,其实本质上是一回事儿。要事第一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原则,而且还是自我领导的原则。
再具体深入点,这种则是一种内在的,是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得思维定式,个人能从重要而不是紧迫性来观察一切事务。
若能真的能按照第二类事务经行,那么就不必再求助于其他人或任何事情了。
而正如书中所述,七个高效能人士的习惯,都属于第二类事务的活动,而每一个习惯都针对一些基本、最重要的事情。
还是那句话,若是能真正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难怪此书能持久的畅销,真的是从个人的本质出发,以一种由内而外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升级。
总结一下:
习惯三,即要事第一,也是自我管理的原则。而自我管理可分为时间管理和人生管理,当然有配有相应的六、四条标准。
时间管理有一个模型,即时间管理矩阵——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紧急但不重要,第二类不紧急但重要,第三类不重要但紧急,第四类不重要也不紧急。可用参考个人当下处于哪个类型,若想挑战则可用适当优化,想必大多数人会选择向着第二类型的方向发展。
而人生管理,其实已经包含在时间管理矩阵中,即重要性。重要性与目标,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也可说这是一个以长远的眼观来看的事情。
然后,谈到个人管理一个高效的方法,即授权。有两种,一种是指令型授权,其关注点在方法上,自己为最终的结果负责。另一种是责任性授权,关注结果而不是方法,并且有至少五个方面的共识,然后才能执行下去,达到高效的产出。
最后,不要忘了几乎一切都要以原则为中心的标准,如此再配合个人使命宣言,真正的做到的同时就是以习惯三来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