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送弟弟去上学,在回家的路上照例看到左顾右盼地看路上的行人,看到之后就问他要不要搭顺风车。
刚掉头就看见一个高挑白嫩的小姑娘拿着一个书包。
投顶着热情似火的太阳,这灼热的温度触达皮肤上的每一个毛孔,我想她不会拒绝的,就上前问问。
在目的论盛行的社会上磨砺了一番,知道毫无目的的干一件事情的可贵。
我自己是相信有无目的事情并且对此深深感激,但也怕自己遭到目的论的误会,都会补一句做不做都行,顺路而已。
她坐上车之后,她说她去街上。我就惯性的和她聊天,问她上街买什么?谁知换来的是沉默,我以为是我的外冒犯到了她,就静悄悄的不说话。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宅在家里的时间太长了,一出门稍稍抬头就条件反射的闭上眼睛,好似那具有极大反差的光能像紫外线透过皮肤直达瞳孔,尤其是在这烈日炎炎的正午,就显得更加刺眼了。
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就会以为别人也有什么样的感受。于是我建议她出门打把伞,以防刺眼,也省得晒黑了。
她答应好,解释到伞在宿舍没有回去拿。
想想也是,如果我上高中的时候打伞,那还不淹没在”做作“的流言中难以挣脱。但听到好的那一刻,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就像掏心掏肺的给出建议,居然意外地获得采纳,得到认可。而不是获得打击,得到嘲讽。
然后她主动和我说她和家里闹矛盾了,我就反问”你离家出走了?“。她为我这种夸张的说辞感到好笑,说那倒不至于。然后我就似有似无地解释,语调戏虐的说到”我有次离家出走,早上走的,晚上就回来了“。
不一会就到她的目的地了,回想这夸张的表述。发现夸张的说法能使听者放松下来,关系更加亲切,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也能增强,虽然我们是不认识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