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年度工作需要,组织在开展班子考察,各单位内部也在召开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和批评,仪式感还很强的。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也深受触动,觉得这样的仪式太有必要了。对自己来一个思想、行动上的剖析,不失为一个促进成长的方法。于是,今天抛开所有的优点和长处不说,就来剖析一下我到底有着怎样短板与缺陷呢?
**懒散。**年轻的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一句很俗的评价:出门只想把骨头都敲光了走。她说这句话的背景就是,每每出门时要我携带物品,我总是推脱,尽量少带或不带。为什么呢?当然是嫌麻烦懒得拿。这个习惯到现在,也依然没有改变。要么懒得出门,就宅在家,要么就什么都不带,轻飘飘地出门。我懒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不愿意好好地做饭。不是不喜欢、也不是不懂得食材的多样化,我只是懒得将每一种食材单独成碟成碗。我最希望把各类食材都往一个锅里放,而且听专家说这非常健康,所以,火锅是我最为喜欢的烹饪方式。可是每逢节日,家人团聚,他们可不喜欢我这样的一锅煮呀,于是,在家招待迎客目前成为了我最害怕的一个问题。我懒的第三个证据就是:不想搞卫生。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不喜欢家里的瓶瓶罐罐、也不喜欢堆得满满当当的物品了,原因无它,就是懒得搞卫生。听说扫地机器人好,马上下单购买了。不过床上的除螨吸尘器用了一段时间,现在还是经常忘记,如果不是庄重地列到周末清单中,一般都会不了了之。
**胆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害怕当着一大群陌生人说话,像演讲或做报告的那种。这也是直接导致我虽然当了公务员,却始终不敢挑战当一个单位一把手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也有意识地注重过,学习过一些,但我已年近退休了,还是一直进展不大。再就是特别害怕进医院,见医生,生怕疼痛受不了。这辈子,我觉得自己最为勇敢的那一次,就是孩子突然早产,我毫无思想准备地被推上手术台时,竟然没有半点恐惧自身的心理,只是有些担心孩子的安全。可是自从那一次经历之后,我对医院和医生的害怕心理又恢复了,搞得现在每次搞个体检,我都要犹豫再三,鼓起十足的勇气。
**理想化。**自省一下,觉得自己一直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没有什么理想、却又很理想化的人。这辈子最理想化的体现,就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由于天性懒散,再加上这个想当然,仅仅凭着并不多的一些鸡汤,比如素质教育、快乐教育之类的口号似的理解,就竟然坚持了不给孩子报学科学习班,只是间歇地先后报了书法、拉丁舞、作文等几个兴趣班,甚至还报了一期的珠心算、跆拳道。什么语文、数学,特别是英语,都没有用心花钱。后来慢慢发现孩子的学习基础差后,又想当然地买了好多的英语网课,还有开发记忆力的课,以为会有所拯救, 结果,终是枉然加浪费。在工作里,我也经常对着上面大领导的讲话精神,天真地想一些五花八门的主意,不过,真要落地,却才知道,简直是异想天开。还好我只是一个兵,只想想,也没有什么关系。
回顾分析自己的缺陷,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头脑反映慢、想问题简单、性格内向、待人不热情等等,但基本都可以从这三大缺陷衍生而来。这三大缺陷,也许就是我的基因里自带的特色成分,我不承认、不接纳都不行。
认识到这些缺陷,相反,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对自己之所以成长为今天的这个样子,对自己的家庭、孩子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都释然了。
当然这绝不是要放弃自身的主观努力,而是更客观地认识到,我这个作为“物体性”的人的本性与特征,再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减少缺陷带来的损害,甚至对缺陷加以利用,发挥正面效应。
**如何减小这些缺陷的损害?**对重大的选择事项,不能懒散,不能理想化,必须要老老实实,认真地分析,做好功课,这可是原则和纪律,必须要牢记在心。而为了让选择更好一些,就必须得想办法,终身学习。缺陷如此,又什么办法呢?除了学习实践提升一点自身做选择的能力这个笨办法,别无他法。再就是对自己想清楚弄明白了的一些简单的常识和人生基本盘,不能太懒散,要时时提醒自己,小步子,慢慢来,要做起来就好。久久未功,总有好处。
**如何对这些缺陷加以善用?**如胆小的问题,在规避人生风险上,意识更强,行为更谨慎。如懒散的问题,在投资理财上,可以更相信、更长期;在消费上,可以更理性,更简约。在人际交往、家人共处上,可以更简单、更放手。